课题研究活动记录6

作者:查癸森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20 点击数: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时间

2023.2.16

地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冰

应到人数

10

实到人数

10

活动主题

研究阶段的反思

记录人

谢异洁

 

 

 

 

 

 

 

当前,主要采取学校教育为主、学生家庭教育为辅的合作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由于该合作模式已经由来已久,严重受限于以往的教育观念及思想,导致其无法满足新时期家校合作发展要求最终带来的是家校问题并不难很好的解决家校共同追求的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有所限制

家校社共育是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他认为社会即学校是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本课题正是对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开展的现实研究。

1976年著名物理学家哈肯在《协同学导论》中系统论述了协同理论。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的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宏观的或微观的。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亚系统,教育系统内部又有许多子系统,从宏观上看,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微观上看,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等。只有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与协调,教育才能实现其特有功能。协同性是系统的普遍性,若没有协同性,教育系统在干扰下就会瓦解,其结果和层次就会受到破坏,功能就会随之消失或大大削弱。家校协同是实现教育系统功能的手段之一,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协同效应。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