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记录4

作者:查癸森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1 点击数:

时间

2022.10.20

地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刘冰

应到人数

10

实到人数

10

活动主题

研究阶段的反思

记录人

沈梦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专门设置“社会协同”部分,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居委会、中小学幼儿园、医疗保健机构、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支持服务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协同育人也不断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整个社会对家校社协同共育有着较高的认同度。现在,协同育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如各地开创了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家长开放日、家长互助中心、家校网络沟通平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虽然近年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新时期,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在“同向同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凝心聚力。学校教育具有立德树人的明晰的根本任务,由于家庭具有私人性的特征,长期以来家庭教育的目标不如学校教育明晰,《促进法》的出台,使得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在培养目标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其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法》的出台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等错误倾向,也为协同育人提供了目标、方向上的引领,即家庭教育必须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育人目标上保持高度一致,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今后,家校社如何“同心同向”凝心聚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