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5

作者:李怡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8 点击数:

 

 

 

2a516f1bccd1487abf9d3ee4cb962c5d.Jpeg

 

 

     

 

 

 

 

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下小学

合唱社团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姓名:          

  号:20TZ168    

所在系部:  音乐教育学院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提交时间:  2 0 2 3  4   

 

 

59d39c19ea2e4edc9580dedfc39cb2bd.Jpeg

 

 

     

 

 

 

 

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下小学

合唱社团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姓名:          

  号:  20TZ168        

所在系部:  音乐教育学院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提交时间: 2 0 2 3  4   

 

 

 

 

 

 

 

 

 

o:towvo.cnkinel

 

论文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时代美育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合唱社团作为学校音乐教育重要的一 部分,受到了关注与重视。为有效推进小学合唱社团的改革发展,应对其开展价值及教学方

法进行一步探索。

本论文在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论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调查分析、案例分析  等研究方法,对小学合唱社团进行探索研究。全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小学合唱  社团概念,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现阶段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二部分从小学合唱  社团的特征、功能、目标、过程四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教学计划、

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进行策略探索,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课外音乐活动;小学合唱社团;合唱教学策略;

 

 

 

 

 

 

 

 

 

 

 

 

 

 

 

 

 

 

 

 

 

 

 

 

 

 

 

 

 

 

 

 

 

 

 

 

 

 

 

 

hgos:now.cnhinet

 

 

 

 

 

第一章 小学合唱社团概述  1

第一节 小学合唱社团的内涵 1

一 、学生社团1

二、小学社团1

三、小学合唱社团1

第二节 小学合唱社团的发展历程  2

第三节 小学合唱社团的现状调查 3

第二章“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概述 7

第·节 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介绍 7

第二节“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特点7

一 、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合唱社团 7

二、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开展实践活动前提  7

三、 以实现情感体验与表达为教学要求 8

四 、以掌握集体歌唱活动经验为教学内容 8

第三节“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功能  8

一、音乐学习动机的激发  8

二、音乐经验的积累与更新  9

三、 交流合作意识的培养  9

四 、心理状态的调节  9

五、道德情操的塑造 10

第四节“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目标 10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唱活动的需要  10

二、 实现学生集体歌唱的情感共鸣 10

三 、提高学生集体歌唱的实践能力 11

四 、丰富学生全面的音乐文化认知 11

第五节“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过程 11

第三章“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教学策略 13

第一节 教学计划的制定策略  13

一、基本情况分析 14

二 、教学进度计划  14

第二节 教学素材的选择策略 17

一、选择符合学生生理发展特点的作品17

二、选择符合学生情感发展程度的作品18

三 、选择与学生音乐经验相适应的作品21

 

 

 

 

os: ovoo.cnkinel

 

四 、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作品24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25

一、通过体验式发声建立歌唱习惯 25

二、通过情境想象获得情感共鸣 26

三、通过体态律动强化情感体验 27

四、通过要素分层积累实践经验 28

五、通过作品编创表达抒发情感 30

六 、通过欣赏评价积累审美经验 30

第四节 教学效果的评价策略  31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

 

 

 

 

 

 

 

 

 

 

 

 

 

 

 

 

 

 

 

 

 

 

 

 

 

 

 

 

 

 

 

 

 

 

 

 

 

 

 

 

 

 

 

os:    vou.cnkinel

 

d2e78911f7c04cd19fc453fab9d896f3.Jpeg 

 

一、选题缘由

近年来,社会和学界愈加关注课后艺术活动。2020年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 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①,提出大力发展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丰富艺术实践活动的形 式。2021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 担的意见》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课后育人活动, 开展艺术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③由此可见,随着素质教育持续深

化,在“双减”政策的宏观背景下,课外艺术活动也逐渐成为学校实施美育的方式之一。

合唱社团作为学校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一方

面,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社团,在活动中尊重学生意愿,选择学生爱唱的歌曲,激发学生

的自主音乐需要;另一方面,开展合唱社团活动打破班级与年级的界限壁垒,聚集拥有相同 目标的学生共同开展集体性活动,在活动中交融互促、共同成长。因此,在小学开展合唱社

团活动对于学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现阶段部分小学合唱社团未能发挥其全面的功能与价值。有些成为学校扩大声誉与影响 力的一种途径,有些成为教师满足自身价值需要的一种工具,而在此过程中忽略了以育人为  本建立合唱社团的初衷。笔者认为,要想小学合唱社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理清其本质功

能与价值。

 

二、文献综述

(  )                 

笔者以“小学音乐社团教学”为关键词在知网、维普期刊和中央音乐学院学位论文检索 系统上进行搜索,截止至2023年3月,共检索到文献83篇,经分析后得出以下三种文献研

究方向:

其一是关于小学音乐社团的教学现状研究。该类论文主要是对某一地区或具体学校的音

乐社团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现状调查,归纳分析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

决方案策略,以促社团蓬勃发展。

其二是关于小学音乐社团与音乐课堂的对比研究。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音乐活动以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021.

③ 郭越恰:《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2.06.  刘欣:《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基于对长春市十所小学的调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06.

王静:《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长春市四所小学的调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 文,2013.06.

 

 

V

s:wwu.onkinet

 

c441985d69704b488d1ef78043e70ec3.Png课外音乐活动,这一类文献主要分析音乐社团和音乐课堂间的关系。两者都有其独特性与重  要性,音乐课堂是基础,音乐社团活动是课堂的补充与延伸,两者需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才能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其三是关于小学音乐社团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该类文献主要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或提 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音乐技能,发展其音

乐素养。②

(  )                 

笔者再以“小学合唱社团教学”为关键词对文献进一步搜索与分析,目前该主题文献数 量仅有14篇,其中大部分文献围绕合唱发声训练、声乐教学进行研究,对于合唱社团有关 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新体系”理论下的小学合唱社团相关研究,笔者暂未找到相

关论文。

 

三、选题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小学合唱社团教学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与其相关的文献大多数是以声音 训练的角度进行讨论与研究。因此,本文从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下,对小学合唱 社团活动的特点、功能、目标等方面进行阐述,明确小学合唱社团的重要功能与价值,为合 唱社团的研究进行补充。同时在“新体系”体验式歌唱教学法的指导下,针对合唱社团教学 实践领域提供与总结一些教学策略,并通过笔者实际教学案例加以说明,旨在为小学合唱社

团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一线音乐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四、 研究方法

本文拟选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文献研究法: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课外音乐活动、小学合唱社团、素质型学校音  乐教育新体系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当前领域发展脉络及现状,对小学合唱社团的特征、

目标等概念进行整理与归纳,为形成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分析法: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部分城市的一线教师进行小学合唱社团的问

调查,目的是能够更为直观了解当前我国小学合唱社团开展以及教学的现状。

案例分析法:本论文以广东省佛山市两所小学的合唱社团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在论述教

学策略的过程中展示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使结论更具说服力。

 

0 章连启,许卓娅著:《音乐课外活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3.

王婷:《“里”应“外”合德艺并进——课堂教学与学生音乐社团训练关系初探》,中国音乐教育,2013(07)

胡菁华: 《关于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音乐时空,2015.(07).

王乐萌: 《二胡社团在小学课外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问题探究-以衡水市饶阳县第二小学为例》,中央民

族大学硕士论文,2020.03.

李炳: 《长治市市属公立小学合唱社团教学现状研究-以长治市三所公立小学为例》,山西师范大学硕士

论文,2022.04.

 

 

 

vi

u:/tuwu.onkiinel

 

f321fa2f5dd147e78797151436560dd1.Png  章小学合唱社团概述

 

 

第一节小学合唱社团的内涵

 

 、学生社团

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具有共同利益追求、兴趣爱好或相同目  的而结合起来,开展相应的社会活动的人群。 ”①另外,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  “社团是指我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

组织。”②

学生社团是社团中的一种,具体可追溯到五四运动前后,我国高校开始出现了一大批具 有进步色彩的学生社团,它们旨在推广新思想,担起救国存亡之职。许多学者对学生社团进  行界定,都提及到“共同兴趣爱好”、 “自愿组织”、 “学生管理”、 “课外时间开展”等  关键词。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学生社团界定为: 中国的中、高等学校中兴趣爱好相近的 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体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

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

 

二、小学社团

学生社团活动最早出现于高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全面发展人才的呼唤、以及我国  高校社团建设日趋完善,学生社团活动开始逐渐扩大其覆盖面进入小学,使小学生也拥有了  参加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机会。小学的社团活动内容形式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如美术社、篮  球队、合唱团、管弦乐团、舞蹈队等各类社团活动,涵盖体育、艺术、学术科普等多个领域。 笔者认为“小学社团”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小学生为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

好,自愿报名参加的课外学生组织。

 

三、小学合唱社团

合唱,是“由多人分成若干个声部同时演唱多声部歌曲的歌唱形式。”④早在上世纪50  年代,我国所颁布的小学歌唱教学大纲中提到:每个学校都应该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合唱队。” 合唱教学形式简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教学条件优劣皆可开展,因此小学合唱社团活动   也成为了当今小学课外活动中最为普遍和重要的一种形式。基于以上概念的理解,笔者对本

文核心概念“小学合唱社团”进行定义: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小学生根据其歌唱兴趣、

 

 

0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令第250号,2016年修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缪裴言,章连启,汪洋主编:《中小学音乐教育词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02.

 

 

1

.cnkd

 

0fcd14db3f724136b8dc063881f3f06d.Jpeg特长,在课外时间自愿报名参与合唱实践活动的团体,称之为小学合唱社团。

第二节小学合唱社团的发展历程

 

对于小学合唱社团发展历程的研究,可追溯至学校课外活动的研究领域。1956年11月, 《小学歌唱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各校应“重视课外活动,尽可能组织学生合唱队,在条  件允许下组织学生喜爱的音乐活动小组。”①这是我国首次把课外活动规定在教学纲领文件  之中。在此阶段,课外音乐活动的作用在于辅助音乐常规课堂,“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大纲发布后,各地小学纷纷建立起合唱团、军乐队、管乐队等社团,学生踊跃参与各项活动,

此时此刻,小学合唱社团开始蓬勃发展。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恢复与发展,学校音乐教育步入正常发展轨道,课外  音乐活动也逐步得到发展。1992年颁发《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强调了课外音乐活动的重  要性,并称其为 “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们逐渐认识到课外音乐活动不是  音乐常规课堂的“附属品”,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价值,课内外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丰富其精神生活。在大纲的推动下,歌咏队、合唱社团、乐队等各种

课外音乐活动形式愈发受到关注与重视,有力地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多项文件及教学大纲相继对课外音乐活动进行了完善与规范。《全  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针对课外艺术活动进行法规建设、教师队伍、教  学开展等方面规划。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年版及2011年版都提出把“课外活动  工作纳入工作计划,计入教师工作量”“教师评价包含课外音乐活动”④等建议,进一步支

持与保证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在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课外音乐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茶,小

学合唱社团也随之获得发展,成为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面对美育存在三重三轻问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 美育工作的意见》,从宏观角度提出改革: 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美育 和社会家庭美育相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③时隔五年,2020年国务院 再次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对美育要 求进行了补充与创新,提到要逐步完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审美体验+音乐专项特 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三者并非割裂,而是相互交融。学生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体验 下进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并发展以学生兴趣为主导的专项特

长。这两份文件对小学合唱社团的开展理念、改革思路提供了指导与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

 

 姚思源主编: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 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3. 姚思源主编: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 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教体艺【2002】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2020.10.

 

 

2

oi:nwou.cnkinel

 

 

 

 

综上,从我国建国以来一系列法规和文件来看,随着时代发展,小学音乐社团成为了义   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的变迁凝结了国家和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心血、 代表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代表着学校音乐教育在不断地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要让   小学合唱社团活动在真正发挥其“立德树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满

足学生音乐需要,帮助和引导其健康成长。

 

 

第三节小学合唱社团的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向全国一线音乐教师发送电子调查问卷,针对小学合唱社团开  展的方式、开展目的、开展时长、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匿名调查,共收  集到来自江苏、北京、广东、山西、贵州、河南、江西等28个省份的有效问卷共计524份,

具体的问卷数据如下:

 

 

第1题:您所教授的合唱社团采用哪种选拔方式?  [单选题]

866b3c0f694b48d29f262cc9a3056c10.Jpeg选项                                  小计  比例

学生自愿报名参与                        75

 

教师选拔参与                           233

 

学生先自愿报名,后教师再进一步选拔     21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524


 

 

 

 

 

14.31%

 

44.47%

 

41.22%

 

 

 

图1- 1  “合唱社团选拔方式”数据统计图

 

 

 

第2题:您所教授的合唱社团是否有分班,如有分班,是根据哪种方式进行分班?  [单

 

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没有分班

196

37.4%

按照不同的学段分班

133

25.38%

按照学生的音乐能力分班

97

18.51%

按照学段以及学生的音乐能力分班

95

18.13%

其他

3

0.5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524

 

 

图1- 2“合唱社团分班情况”数据统计图

 

 

hos:uvou.cnkinel                                         3

 

d9418e44eb2747f7848778340ba23d14.Jpeg

 

 

 

第3题:您认为开设合唱社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单选题]

选项

 

比例

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或校领导要求

117

 

22.33%

参加比赛、表演,为学校争得荣誉

147

 

28.05%

 

 

 

                  乐          a757d0d0598a4349a448ca8eb1d9c229.Jpeg

素养

260

49.6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524

 

 

图1-3  “合唱社团的开展目的”数据统计图

 

第4题:您认为参与合唱社团对学生有哪些帮助?  [多选题,最多选4个]

选项

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与爱好

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的音乐素养

培养学生歌唱能力

满足学生与同伴间交往合作需求

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建立学生歌唱的自信心

实现学生的情感表达

其他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图1-4  “合唱社团对学生的帮助”数据统计图

 

 

第5题:您所教授的合唱社团一周排练几个课时?(45分钟为一个课时)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一个课时                   127                                  24.24%

两个课时                     198                              37.79%

三个课时                      65                               12.4%

四个课时                    79                             15.08%

四个课时以上                55                             10.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524

 

图1-5  “合唱社团的活动频率”数据统计图

 

 

 

 

 

os:/twua.cnkinel                                                     4

 

3c7230804c8945a48f894b534cfad739.Jpeg

 

 

 

 

第6题:您所教授的合唱社团一学期会唱多少首作品?  [单选题]

8717da3c9c35407abedbe3c759c380a9.Jpeg选项                       小计  比例

2-3首                      252        b315b4a832b94dd2b129a4eefa868d53.Png         48.09%

3ef0337c54284167bb84dd1df2985d8c.Jpeg4-5首                       124                      23.66%

bda517b5848d45beaae12b11a2090faa.Jpeg6-7首                      63                      12.02%

5bde2ce3c9e348d9a2f5fa3c9f146950.Jpeg7首以上                     85                     16.2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524

 

图1-6  “合唱社团每学期教唱作品数量”数据统计图

 

第7题:您会倾向选择哪种类型的合唱作品?  [多选题]

选项

A.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音乐能力的作品

B.学生喜爱的作品

C.在比赛、展演中能“出彩”的作品

D.根据教师个人喜好与能力选择作品

E.贴进学生生活的作品

F.直接选用音乐课本中的合唱作品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图1-7  “合唱社团作品选择”数据统计图

 

 

第8题:您教授合唱社团时主要使用的教唱方式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学生跟随音频、钢琴学唱      285                            54.39%

B.学生直接视谱歌唱             43                            8.21%

C.教师逐句教唱                 68                             12.98%

D.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唱    128                            24.4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524

 

图1-8  “合唱社团教学方式”数据统计图

 

 

 

 

 

 

 

fos:/ouu.onhi    nel


 

5

 

 

 

 

 

第9题:您所教授的合唱社团是否会定期举办汇报音乐会?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A.每学期一次

B.每学年一次

C.极少或不定期举办

133                     25.38%

47       6798f7756a2548efa1b67b370eb88c4d.Png               8.97%

80       5491355a8187491d8391ef42f146c6ec.Jpeg              15.27%

 

 

D.通过比赛代替汇报音乐会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64

524


 

50.38%

 

 

图1-9“合唱社团汇报频率”数据统计图

 

通过上述现状调查数据,可得出以下分析:

首先,通过1-1所示,在524位调查者中,有85.69%的合唱社团因种种原因,参与的 学生需进行不同程度的选拔,其中还有部分合唱社团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直接选拔音

乐能力好的学生,只有较少部分的合唱社团不需要选拔。

其次,如1-3所示,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开设合唱社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音乐综合素养,但还有50.38%的教师认为开设合唱社团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以  及参加比赛获得奖项与荣誉。正因其开展的理念不同,教师在选曲、教唱方法上会有不同的  关注点与侧重点。如图1-6至1-8所示,在素材选择方面,有七成以上的教师在素材方面会  选择“在比赛、展演中能出彩”的作品以及“符合学生音乐能力”的合唱作品,其次是选择  “学生喜爱、教师喜爱的作品”。在教唱方法上,有超过半数的教师选择“跟随音频、钢琴 学唱”这种较为常见、直接的方式进行教唱,但有24.43%教师选择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

学唱”,证明已有部分教师意识到情感体验在合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整个问卷结果反映出,现阶段部分教师对小学合唱社团的开展目的、价值、教学方法 等方面的认识不够全面,小学合唱社团应有价值与功能未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笔者将  于第二章具体阐述“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特征、功能、目标及过程,并在第三章 对小学合唱社团的教学计划、素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策略,并通过教

学案例加以说明,以供参考。

 

 

 

 

 

 

 

 

 

 

 

 

 

 

os:/tuwu.cnkinel                                                    6

 

452b640e15464746a3dbc2c2222be4dd.Png

 

 

第二章  “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概述

 

 

 

第一节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在时代的呼唤下,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 应运而生。“新体系”力图实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教育理想,让音乐成为服务学

生一生的“情感之声”,使其生活更美好。

“新体系”强调“实践为本”“以用为本”原则,其目的是提高学生音乐实践品质与能 力,使其能够有能力、有品质、自如地在未来进行个人和社会的音乐实践,满足自己的音乐  需求。“学生在校音乐实践包括课堂音乐实践活动与课外音乐实践活动”①,小学合唱社团  正是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小学合唱社团为拥有歌唱兴趣爱好的学生创造了音乐实  践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实现情感体验,丰富合唱活动经验,提高合唱素养,使其在校生活更

丰富多彩,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二节  “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特点

 

一、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合唱社团

“育人为本”是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小学合唱社团作为学校课外音乐实 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课程构建应以育人为主导,通合唱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体。”②“育人为本”的小学合唱社团

具有双重目的,即“以乐育人”与“知乐用乐”。

所谓“以乐育人”,是指通过音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其心灵、提高其审美素养、 激发其创新活力。所谓“知乐用乐”,指的是掌握参与音乐实践的基本品质与能力,让学生

能用音乐,使其生活更美好。

“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紧紧围绕着  “育人为本”理念而进行构建,在合唱实践活动中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合唱素养为教学目标,

以情感体验与表达作为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全面性发展。

 

二、 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开展实践活动前提

对于合唱社团的参与,学生应本着自主自愿为开展活动的前提,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参加

任何的社团,学校及教师不能强制性命令学生参加。学生自主报名参加活动,不仅能充分培

 

高建进著:《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原理与运用》内部教材,2020.10.

 高建进著:《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原理与运用》内部教材,2020.10.

 

 

hpos:tuvo.cninel


 

7

 

8e35ef3380954192bcae4f15b1ab1ee4.Png

 

 

养其自主选择意识,还能满足其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主动学习音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 能全身心投入到合唱活动中。“学生之参加课外活动,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

为原则,并以高度地表现自动性和自发精神为基础。”①

 

三、 以实现情感体验与表达为教学要求

音乐是情感的语言,合唱教学作为一种音乐实践活动,把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作 为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关键环节。学生在合唱实践活动中,以体验为主线,通过不同的实践方  式实现情感体验,从中建立起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在情感表达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合唱中勇  于展示自我,满足学生表达情感心理需要。当合唱团创造出比个人歌唱更丰富、更多维的音  响效果时,学生能从中体会到集体创造音乐的美感,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感受;当学生积

累了丰富的演唱表达经验,也会越来越自信,去积极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

 

四、 以掌握集体歌唱活动经验为教学内容

小学合唱社团作为“做中学”的实践类课程,旨在“以用为本”,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  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益处,更是为其未来的个人与社会音乐实践活动中提供品质与能力的支撑

其中,掌握集体歌唱活动经验是学生自如地开展活动的基础。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要掌握三方面的合唱实践经验,其一是集体歌唱实践经验, 一般以  技能的形式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积累经验,为以后声情并茂地表达与表演做准备;  其二是集体歌唱体验经验,当学生积累的集体歌唱体验经验越丰富,对音乐活动的体验也会  更深刻,从而对音乐兴趣爱好会更强烈,为以后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起到了激发与推动作用。 其三是合唱作品经验,通过演唱大量的合唱作品,积累音乐作品的经验库,并深刻了解其作

品背后的文化知识,为学生未来选择音乐起到导向与技术支撑的作用。

 

第三节  “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功能

 

 、音乐学习动机的激发

古语曰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人类开展各种活动的强大动力。“新 体系”理念下的小学合唱社团立足于在普通音乐课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音乐发展需求作为出  发点开设课程,在活动中学生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产生了积极  的活动情感态度,从而巩固其喜爱音乐的原始动机。在合唱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音乐课堂  上所积累的音乐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新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加快、加深学习  效率。当学生产生较强的正面音乐情绪后,会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一次次的兴

趣激发会让学生产生音乐学习的认同感,提高学习音乐的意向,促进学生产生长期、甚至终

身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愿望。

 

 瞿葆奎主编;吴慧珠,蒋晓选编:《课外校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

 

 

fos:/wou.cnki      nel                                                8

 

ca3372c1303149e5894c236d74beafc0.Png

 

 

 、音乐经验的积累与更新

“新体系以学生获得感性经验为教学基础”①在合唱社团中,学生通过演唱大量的歌曲 参与大量合唱实践活动,从中不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感性的音乐经验,这些经验也将会成   为学生终身用音乐的重要基石。同时,合唱实践活动对学生已掌握的音乐经验而言,还有着   检验与校正的作用。经验具有连续性,  要求人类不断的重建和再创造行为以持续经验的意   义。”③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唤醒已有音乐经验的同时,也是一次自我检验的过程。若已   有经验与新的体验相吻合,学生便能在实践中获得已有经验的再次叠加与巩固;若学生发现   新体验与原有音乐经验发生了冲突,则对原有的音乐经验进行修正。学生在体验中完成校正

和解决障碍的过程,也是音乐经验不断构建与更新的过程。

 

 、交流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唱是一项集体性音乐实践活动,声部间的旋律横向交错,纵向和声色彩丰富和谐,就 像是一座“立体的音乐建筑”。为了达到声部之间的和谐,学生不但要学会演唱,更要学会  聆听自己及他人的声音,建立合唱的多声立体思维,以实现同声部间、声部与声部间、学生  与指挥、合唱与伴奏等多方面的相互协作与合作。在这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协作,积累了与

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合唱表演中,学生还会积累与观众情感交流的经验。学生通过演唱作品,向观众表达 和传递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观众在欣赏合唱活动的过程中,视听联觉会刺激引发其生理反  应,经由内心的音乐联想与想象,引起了强烈的感染性音乐共鸣,实现以合唱的形式进行音

乐情感表达上的交流。

 

四、心理状态的调节

学生的情绪状态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状况息息相关。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 意识的萌芽阶段,因家长的期望、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交往等问题多重压力困扰,极容易

在心理上产生负面情绪,若这些负面情绪不能有效及时的释放与改善,会严重影响其正常学

习与生活,甚至还会破坏其身心健康发展。

“合适的音乐活动可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情绪。”③乐者,乐也。合唱活动具有“愉 悦基底,能催人产生精神愉悦作用。”9能够诱发、强化学生积极的情绪,使其能在愉悦、 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参与合唱社团活动有助于掌握调整负面情绪的正确方式,释放生活和学 习中的不良情绪,重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参与合唱社团还能中和对立情绪,恢

复心理平衡。举例而言,小学合唱社团上课时间一般会被安排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段,在经

 

。高建进著:《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原理与运用》内部教材,2020.10.

●张玉琴:《杜威审美经验论的教育意义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9.05.

●高建进著:《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原理与运用》(内部教材),2020.10.

●高建进著:《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原理与运用》(内部教材),2020.10.

 

 

9

os:/tuuu.cnkinel

 

3cfd9cc09424498abb4b48f793c89ac8.Png

 

 

过一天长时间较为疲惫的学习后, 一首李叔同的《春游》能让学生回想起在郊外游玩的情景,

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感染学生心灵,让学生能够解除疲惫,以愉悦的心情继续学习和生活。

 

 、道德情操的塑造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教化功能,合唱曲中蕴含着丰富美好情  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产生真善美的影响。合唱社团以优秀经典的合唱作品为载体, 学生通过体验歌曲当中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感,唤醒内心的道德情感,从而陶冶其道德情操。 例如,在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期间,教师带领合唱团学生演唱《我想党来唱支歌》《阳光牵着  我的手》《祖国祖国我爱你》等多首优秀的爱国主题作品,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送出对祖

国最美的祝福,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化体现。

 

第四节  “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目标

 

“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教学目标以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之核心素养为 基础,结合小学合唱社团活动的特性,在实际教学目标中更细化、具体化以及有所侧重,全

面提高学生的合唱素养。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唱活动的需要

自主音乐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需求与意愿,是普通学生积极参与音  乐活动的首要品格。自主音乐需要有情、知、意三个层次,在小学合唱社团具体表现为:其  一,开展学生喜爱的合唱实践活动,并维持和强化学生继续参加活动的内在动力。“动力可  激发个体音乐学习行为的产生,并维持、强化这种学习行为指向某一目标进行。”①;其二, 让学生充分体验合唱之美,提高其集体歌唱的能力,建立歌唱自信;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充分  感受体验合唱魅力,培养其参与合唱活动的积极态度;其三,引导学生在合唱社团活动中进  行情感交流与表达,鼓励学生开展音乐合作,使音乐成为表达与交流的情感语言,让合唱社

团成为学生交流的场所,养成参与音乐活动的习惯。

 

二、实现学生集体歌唱的情感共鸣

音乐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即使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对体验的方向及体验的强

度都会有所不同,故音乐体验具有主观化、个性化、差异化特点。但合唱作为群体的艺术, 更强调集体的情感体验及表达。为了使合唱活动能和谐优美,要建立集体歌词的歌唱情感体

验,实现其情感共鸣。

个性表现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而存在,要想实现集体歌唱的情感共鸣,必须立足在个人

 

吴跃跃 《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10

:/tvou.cnkinel

 

0746835b8d3040e3a815a505f5d7dbdc.Jpeg

 

 

情感体验之上。首先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对作品实现自主的音乐情感体验,提高自主音乐

情感体验的品质与能力,为建立集体情感体验奠定基础。

随后,教师要促进学生情感之间的相互启发。  集体音乐活动中具体音乐情绪的形成, 相互启发的因素大于个人独立体验的因素。”①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上表达自己的个  人的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他们不断审视与思考自己的观点,获得新  发现,初步建立了一个共同情感体验的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在合唱

中逐步实现集体的情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学生集体情感共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多次反 复地共同开展大量实践活动、接触丰富情感内涵的作品、学生间的充分交流以及教师的正确

引导,方能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共同情感体验方向。

 

三、提高学生集体歌唱的实践能力

集体歌唱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开展合唱社团活动的重要支撑。“新体系”强调经验性的实 践能力,学生通过经验的积累可以进一步体会到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更深层理解作品中

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以进行更淋漓尽致的音乐情感表达与交流。

集体歌唱的实践能力包括歌唱的基本能力与合唱实践经验两方面。前者具体表现为:能 够以正确、松弛地状态歌唱,掌握集体发声技巧;积累基本唱法的演唱经验,提高表现作品  的能力;后者具体表现为:能够有感情的视谱歌唱,能够分辨合唱作品中的主次旋律,能够  理解指挥的意图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具有演唱各种类型二声部合唱、及简单三声部合唱的能

力。

 

四、 丰富学生全面的音乐文化认知

“文化孕育了音乐,音乐表达了文化。”②在合唱教学中,学生从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  中了解不同音乐文化的人文内涵,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能力。在小合唱社团中,音乐文  化理解能力培养以感性内容为主,理性内容为辅。其具体表现为:通过歌唱与欣赏等多种实  践活动,体验民族优秀合唱作品,了解作品所处的人文、社会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  理解和喜爱,培养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通过演唱外国合唱作品,拓宽学生审美视野,

了解多元民族文化,认识到世界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尊重各国的音乐及其文化。

 

第五节“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过程

 

 

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下的小学合唱社团教学过程有四个层次,即为“体验性合唱 

 

 

。高建进著:《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内部教材.

 彭兰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文化理解”的理论与教学探索》,中国音乐教育,2020(06).

 

 

ve.cnknd                                      11

 

a5d3097041a74d39a16b823cd7a3c541.Jpeg

 

 

表现性合唱、表达性合唱与表演性合唱”0。这四个方面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

进、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地对学生的合唱素养进行培养。

体验性合唱是合唱教学的基础,强调学生在开展合唱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体验的 获得与其体验经验的积累。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获得个人的情感体验,并通过集体间的交

流与合作不断强化体验,逐步建立起集体的音乐情感体验。

表现性合唱是指学生在体验性合唱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情感体验经验促进和提高其歌 唱的实践能力、掌握集体歌唱的技术技巧,对合唱作品中歌词、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进行

有表情地、准确地诠释与表现,实现以情达技、声情并茂地演唱效果。

表达性合唱强调积累集体共同情感表达经验。 一方面,相较于个人歌唱,合唱在情感体 验、音量、音色和表现力等方面展现出更大的优势与可能性,故学生可以通过歌唱大量的合 唱作品,共同感受与体验各音乐要素在集体情感表达的作用与影响,积累集体表达经验;另  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借曲抒情”,学生在实现自我情感体验与共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根据体验到的情绪、情境的变化对合唱作品进行二度创造性即兴表达,对歌声进行处理与修

饰,实现声情并茂的集体歌唱表达。

表演性合唱是合唱教学中的最高层次,强调积累合唱演唱经验与经典合唱经验库。通过  高质量的表演,学生能获得比平常合唱活动更高质量、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留下一段难以忘 怀的音乐经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另外,表演性合唱又被称为交流性 合唱,强调学生以合唱的方式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在合唱表演过程中,把作品所蕴含 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听众在欣赏合唱表演时,直接的听觉体验刺激唤醒其情感,引发观众强

烈的感染性音乐共鸣,而听众热烈的情绪也会反向激发表演者情绪,从而实现情感上交流。

 

 

 

 

 

 

 

 

 

 

 

 

 

 

 

 

 

 

 

 

 

 

④ 高建进著:《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内部教材.

 

 

 

12

.:/tou  .cnkinel

 

8f47a936d6b544d684784746f83a16f5.Png

 

 

第三章  “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教学策略

 

 

 

笔者在本科至研究生阶段,曾在北京市十八中附属小学参与班级合唱团教学实习、并在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文瀚第二小学、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实验小学参与合唱社团教学实习。  本章笔者将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两所小学所开展的合唱社团教学实习为例,对“新体系”

理念运用在小学合唱社团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策略分析。以下为教学对象及课时安排情况:

 

表3-1   “两校合唱社团课时安排”

合唱社团

人数

课时时长

课时量

小白鹭合唱团1班

48人

上午早读前30分钟

每周三次

下午课后托管课45分钟

每周两次

小白鹭合唱团2班

约42人

下午课后托管课45分钟

每周两次

罗村实验小学合唱团

48人

下午课后托管课45分钟

每周两次

特色课程100分钟

每周一次

笔者在教学实习开始前,与两所学校的音乐教师进行交流,从中了解到:

小白鹭合唱团分为两个梯队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凡是想要加入合唱团的  学生都能参与,报名后教师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简单考核后,把学生分为提升性质1班以  及基础性质2班,而罗村实验小学合唱团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报名后需经过选拔才能进入合  唱团,有部分学生会失去参与的资格;在教学计划方面,两校合唱团教师更着眼于每一节课、 每一次训练的具体计划,没有较好地形成整体性、连续性的长期教学规划;从教学内容的选  择上看,两校教师都非常重视作品的选择,两校选曲都更倾向于具有一定表演效果的作品; 从教学方法上看,两校的合唱团普遍使用跟随钢琴、音频学唱歌曲,小白鹭合唱团1班学生

具有较强的视谱能力,故大部分学生直接视谱歌唱。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通常以合唱团的

歌唱水平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笔者以“新体系”理念为指导,对小学合唱社团教学计划、教学内

容素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作出以下策略梳理。

 

第一节教学计划的制定策略

 

 

在开展合唱社团活动之前,教师应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防止出现教学碎片 化、盲目化等问题。 “学期计划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与教学进度计划。”①因此,本节

通过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制定策略。

 

 曹理,崔学荣著: 《音乐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3

hos:wu.cnki         nel

 

37114e4fc94445678d26329207a59af9.Png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学期教学计划制定通常要在学期之初完成。在学期开始前,教师要对参与合唱社团的  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与认识。学生来自学校不同的班级,教师应在课前通过其所在班级的授 课音乐教师了解情况,并通过实际考察测评的方式充分认识每位学生能力,针对学生情况 进行分班。此外,教师还应将学生情况进行记录留档,以便在教学评价时能更清晰明确对

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总结。

“新体系”理念下合唱社团以学生自主报名参与、不经筛选为重要开展前提,这意味 着会出现报名人数较多、学生音乐能力差异化等情况。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观察多

所学校合唱团,提出按照学生所处学段及其歌唱能力结合分班策略。

笔者所实习的两所学校合唱社团教学对象均由小学2-6年级学生构成,因此把学生分 为小学低学段(2-3年级)、小学高学段(4-6年级)两个学段,再通过学生的音乐能力差

异结合进行梯队分班。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班。

分学段目的在于尽可能缩小学生间因年龄段产生的学习、情感认知、审美偏好等方面 的差异性。结合歌唱能力分班,是为了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在合唱中都获得歌唱满足,激发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再者,明确本学期教学目标也是学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要立足全 体,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在班级全体性教学计划基础上,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要

求,有效规划本学期学生所要达到合唱素养中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进度计划

在合唱社团中,教学进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进度规划。教学内容的选择

将在第二节中详细阐述。在规划教学进度时,建议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其一,合理规划本学期学习作品的数量。曲目数量和难度应视合唱团的水平及教学时  长而规划。曲目数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难度应互相有所差别,简单易唱的曲目和具有 挑战性的曲目都应兼备;其二,“有意义学习的核心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①教师不仅 要系统性计划新作品的学习,还要安排旧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两者均应体现在本学期方案 之中,从而加深学生的音乐记忆,以达到实现计划目标甚至超越计划的学习结果;其三,  把教学汇报以及文艺演出任务列入学期教学计划之中,并向学生介绍与说明,激发学生学

习音乐的内在驱动力。

以下是笔者为某社团所拟定的学期计划片段,以供参考:

 

 

 

 

 周龙影: 《教育心理学新论》,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4

nue.cnttne

 

 

 

 

表3-2

2022学年秋季学期某社团学期教学计划

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

1.  学生对象:二年级学生19人,三年级学生23人,共42人(全新学员)

2.  音乐能力水平:

A层(15人):学生热爱歌唱,有表情地完整演唱自己所选歌曲,声音音色自然,具

有良好的歌唱习惯,会识简谱。

B层(20人):学生热爱歌唱,基本完整演唱自己所选歌曲,声音音色自然,对声音

控制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出现喊唱或哼唱现象,识谱相对困难。

C层(7人):学生热爱歌唱,不能完整演唱自己所选歌曲,声音音色沙哑,对声音

控制能力较弱,出现喊唱或哼唱现象,不会识谱。

本学期教学目标

整体学生目标

对不同层级学生针对目标

1.  能够积极参与合唱社团活动。(自主

音乐需要)

2.  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表

情地演唱作品。    (音乐情感体验)

3.  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自然的发声

状态歌唱,并运用于歌唱之中,音色

做到和谐相融。    (音乐实践能力)

 

 

4.  体验简单的卡农曲以及二声部支声  歌曲,逐步建立多声的听觉意识。(音

乐实践能力)

5.  提高识谱能力(音乐实践能力)

6.  了解歌曲的内容与人文知识。(音乐

文化理解)

1.  ABC同左。

 

 

2.  AB同左;C层:从活动中获得情感体

验,能流畅、完整演唱作品。

3.  A层:再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歌唱能 力;B层:同左;C层:使用正确的呼 吸方法与自然的发声状态歌唱,强调

建立轻唱意识。

4.  AB同左;C层:在能感知到自己的声

音情况下再逐步建立多声听觉意识。

 

 

5.  ABC同左。

6.  ABC同左。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音乐能力水平考察测评

 

 

 

o:nwou.onkinel

 

 

 

 

2

1.以《叫名字》活动认识社团成员。 2.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发声状态。

3.通过音乐活动学唱《阿西里西》。

建立良好的呼吸与发声状态;用音乐表达 与交流,培养学生间的集体合作能力。

3

1.以唱游方式开展发声训练。

2.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兴中华》, 并鼓励学生用独唱、小组唱、合唱等多  种形式表演作品。

建立良好的呼吸与发声状态;体验不同歌 唱表演形式;此时正值国庆节前后,学生 通过歌唱体验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1.以唱游方式开展发声训练。

2.学唱《秋天的歌》卡农曲,并鼓励学

生对歌词进行即兴填词。

建立良好的呼吸与发声状态;与所处的季 节相联系,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增强歌曲 的情感体验。

5

1.以唱游方式开展发声训练。

2.学唱《瑶山夜歌》(涉及固定音型二 声部、轮唱二声部)。

建立良好的呼吸与发声状态;演唱歌曲, 感受篝火晚会热火朝天的场景,体验热闹 愉悦的情绪。

6

1.以唱游方式开展发声训练。

2.学唱《白云》(简单的平行三度二声 部作品)。

建立良好的呼吸与发声状态;获得简单的 和声音程二声部的歌唱体验。

7

1.以唱游方式开展发声训练。

2.复习《秋天的歌》《瑶山夜歌》   《白

云》

对之前的素材(各类二声部作品)进行复

习巩固,积累学生的二声部歌唱经验。

8

1.以唱游方式开展发声训练

2.学唱《库斯克邮车》二声部合唱版(涉 及支声二声部)

在关注学生歌唱状态的基础上,加强对学 生的咬字吐字训练。对支声式的二声部进 行歌唱体验。

9

1.提取《库斯克邮车》中的音乐要素进 行不同的发声训练。

2.继续学唱《库斯科邮车》,并对歌曲 进行二度创编。

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快速进入歌曲的情 绪中,并在热身解决歌唱难点,在学唱歌 曲中巩固音乐实践经验,并通过歌曲进行

情感表达。

10

1.以唱游方式开展发声训练。

2.学唱《小白船》二声部合唱版。

建立良好的呼吸与发声状态;通过情境的 想象体验歌曲当中快乐的情感。

 

 

11

1.以唱游方式开展发声训练。

2.继续学唱《小白船》二声部合唱版。

3.欣赏《小白船》多个版本及表演形式 的作品。

在上述基础上,通过表现性合唱,对歌曲 进声情并茂地演唱,通过欣赏积累审美经 验。

12

对所学歌曲进行复习,进行作品排练

为汇报音乐会作准备

13

汇报展演音乐会

为学生留下难忘的情感体验与音乐经验。

 

 

16

hyos:wuu.cnki        net

 

2fb28119ac18447c9c94f055ea8a5faf.Jpeg

 

 

第二节教学素材的选择策略

 

 

素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载体,教学目标的差异从而导致素材选择的差异。“新 体系”理念下合唱社团以提高学生合唱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其价值是让学生通过合唱活动丰  富情感、精神生活。因此在教学素材的选用方面笔者以育人目标为导向,从学生的“生理发  展特点,情感发展程度、音乐经验、生活经验”这四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合理地选择,充分 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合唱社团活动,从中丰富其音乐实践经验,使其

生活更美好。以下策略为笔者提出素材选择的切入点及可能性。

 

  选择符合学生生理发展特点的作品

(  )  小学低学段

该学段学生处于童声的中期阶段,从发声器官来看,该学段学生声带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儿童的喉部声带比成年人小1.0-1.5倍”①,仍处于非常嫩弱的状态,要尽量避免强力度、  强对比的歌曲。学生声音清脆,声调较高,音域较窄,范围约在小字一组c 到小字二组d(c¹-d²)  ,

选曲尽量避免超过学生的音域范围;从呼吸器官上看,学生的肺活量小,气息浅短且急促,

若歌曲速度过慢或乐句时值过长,学生会气息难以支撑。因此在合唱作品的选择上,在学生

的音乐范围内进行选曲、尽可能选择力度中强、乐句短小、节奏简单、结构规整的作品。

以《小星星》为例(如谱例3-1),此曲较为适合小学低学段学生演唱。该曲曲调为F 调,音域范围为小字一组e 到小字二组 d(e'-d²), 处于学生自然音区之中,歌曲以级进音 程为主,音程跨度不超过五度。歌曲结构规整,每个乐句有4个小节,歌曲描述小星星在夜

晚闪烁的场景,富有情趣,要求用柔声、轻声的音色来演唱歌曲。

 


 

彭其畹著: 《童声保护和训练》,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11.

韩瀚编著: 《儿童合唱基础训练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09.

 

 

17

:v               cnt

 

 

 

 

(二) 小学高学段

小学高学段学生处于童声的后期阶段,此阶段有少部分女生开始进入变声期,但发声器  官相较于成人还未成熟。随着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与低学段学生相比,高学段学生的生理机  能获得了不同程度提高:学生学会掌握气息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换气、音质变得更加饱满有  力、音色更加明亮、音域范围可达小字组a 到小字二组e(a-e2)    左右。因此在选择作品时, 教师可适当加强作品难度,对歌声的表现力进一步要求,但不能因为开发学生暂时性能力,

加重声带的负担,使其嗓音带来损伤。

以《小鸟,小鸟》“为例,从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曲更适合高学段学生演唱,其音

域范围在小字组b 到小字二组的e(b-e²),        对于经过训练的小学高学段学生来说, 在其

音域范围内,声带及喉肌负担较轻。同时,在B 乐段部分出现了大六度的跨度音程(谱例 3-2),低学段学生声带机能未发育成熟,在没有经过训练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声带附近肌 肉无法拉伸到音高位置,从而会出现喉部发紧、用真声喊唱等常见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

素材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

谱例3-2  《小鸟,小鸟》素材截选

 

00f5b10c7f86435aac23ca7cea54a223.Jpeg

 

 

二、选择符合学生情感发展程度的作品

在合唱教学中,有针对性选择与学生情感发展相适应的作品,能带给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能够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全身心投入合唱活动。因此,我们要

俞峰主编: 《中央音乐学院蓓蕾童声合唱团曲目粹编(一)》,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22.11.

 

 

s:/wou.cnhinel                                                  18

 

657d8e0ec4c74eb186d663fde8faf7c6.Png

 

 

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情感发展成熟程度及其审美偏好进行了解,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作品,使学

生在歌唱时动情、共情,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  )  小学低学段

小学低学段学生的情感认知处于初级发展状态。该学段学生对于情绪的体验还较为简 单,他们能从歌曲中体验与了解喜怒哀乐的基本情绪。同时他们会通过歌曲的标题、歌词等  语意性内容进行联想与想象,获得内容性的情感体验。在审美偏好方面,该学段学生处于写  实状态,他们会以作品所刻画的形象是否能较为容易联想到具体事物及生活场景作为评价歌

曲的喜好标准。

因此,具有情绪强烈鲜明、富有感染力、具有写实性以及拟人性的作品,能够更容易、

更直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其歌唱兴趣。

再者,音乐情感体验具有经验性特点,对某种情感体验得越多,学生能更快获得情感体 验。相反之,若接触较少则不易引起其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选择各类音乐情  绪情感的歌曲,丰富与积累学生不同音乐情绪情感的体验经验,为学生接下来要进行复杂的

音乐情感体验进行铺垫。

以《郊游》  (谱例3-3)为例,这是一首台湾童谣,音乐情绪活泼向上,歌词内容生地 描绘出孩子们牵着手开心地去郊游的场景,歌曲的情绪欢快,歌词中“手拉手”、“白云阳  光”、“青山绿水”一下子唤醒学生愉悦、兴奋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歌曲产生了兴趣,积

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谱例3-3《郊游》

b38154a6e6264d4788d7f7ba4e3e6cab.Jpeg

 

 

 

0 翟媛媛,徐红编著:《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08.

 

 

hyos:tvau.cnkinel                                        19

 

e8c3e9701c9c41b1966a2a0b2bfee175.Jpeg790332d381254517b9ae0c5c94373f06.Png

 

 

(二)  小学高学段

与低学段学生相比,高学段学生情感认知在不断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年级学 生对情绪认知逐渐复杂化和细致化”①除了歌曲整体的情绪,学生还能从歌曲发展情节、歌 词内容变化中感受到多种不同情绪。同时,该阶段学生对歌曲情感体验也开始不断深刻化及

细化,能体验到较为深层次的音乐情感,如思念、赞美、失望、热爱等音乐情感

在审美偏好方面,该学段学生开始形成与发展审美态度,“以审美的态度对待音乐作品 并形成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②他们已经逐渐不满足具象性的音乐作品,接触抽象

性作品,但此时多数学生音乐表象联想能力不强,仍需具象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因此,对于小学高学段的学生而言,要选择与学生情感认知相符合、具有丰富情感内涵、 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作品。以《友谊地久天长》③为例,这是一首苏格兰民歌,歌曲描绘  的是朋友之间的祝福,歌曲的旋律抒情优美,对于四至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体验到同学  间珍惜友谊之情,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准备面临毕业与同学分别,他们体会到同学间

依依不舍之情。在教学中,学生们手牵着手真挚地唱起歌曲,在歌唱的过程中完成了学生间

音乐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谱例3-4 《友谊地久天长》素材截选

友谊地久天长

同声二部合唱

 

 

1=F

中速


 

     

罗伯特·彭斯调

  易译配

 理编合唱

 

96a94e0251bb473e9ba90c5c33b014cb.Png

 

 

 

 

 

39b5448d76d448a189d1d206f5370494.Png

 

 

 

 

 

●陈琳:《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04.

郭瑶,缪裴言选编:《我们一起唱校园合唱短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05.

 

 

20

u./tuwvn.onhinel

 

 

 

 

三、选择与学生音乐经验相适应的作品

只有学生能唱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想唱、能够唱好。因此,在选曲过程中,要深入了解 学生当下音乐经验积累程度,选择符合学生音乐经验,并能在当前经验上更进一步的作品,

产生歌唱的自信心。

(  )音乐要素经验运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经验大部分来自课堂音乐实践。笔者对中央音乐学院实习课教

材进行分析,从教材中总结小学低学段以及高学段学生应掌握的音乐要素经验。

1. 小学低学段

表3-3小学低学段已掌握音乐要素经验

音乐要素

已掌握的音乐经验

节拍

以2/4拍或3/4拍为主,涉及4/4拍

节奏

以常用均分节奏为主,涉及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调式

以五声调式与自然大调为主

旋律音程

以二度、三度、纯四度、纯五度音程为主,偶尔涉及大六度

声部

以单声部作品为主,还涉及固定音型式二声部、呼应补充式

二声部、陪衬式二声部、卡农轮唱曲等复调型二声部

(以上总结于中央音乐学院实习课教材1-3年级教学素材)

 

教师可以从上述学生已掌握节拍、节奏、调式、旋律音程、声部等音乐要素经验入手,

选择与学生音乐经验积累程度相符的合唱作品,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唱作品,提高教学效

率。

以《小雨沙沙》为例,此曲节拍为2/4拍,节奏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

成,这些都是小学低学段学生已学过的节奏型;此曲有四个乐句,乐句结构AA’BB’,      

律音程构成以二度、三度构成,多声部为固定音型式二声部,较为适合低学段演唱。

 

 

 

 

 

 

 

 

 

 

 

 

 

 

 

 

 

 

 

21

os/twww.cnkinel

 

 

 

 

谱例3-5 《小雨沙沙》谱例

小雨沙沙


5f9253a3049e4c81ab16f5a374506e56.Jpeg

 

4d9c7c8f90d44ec8a09a7ec30dbff49f.Jpeg

 

 

2. 小学高学段

表3-4小学高学段学生已掌握的音乐经验

音乐要素

已掌握的音乐经验

节拍

在低学段基础上,涉及3/8、6/8、12/8、变换拍子

节奏

在低学段基础上,涉及带休止符的节奏、连音节奏等复杂节奏

调式

涉及民族调式、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

旋律音程

以二度、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六度、纯八度音程为主

声部

在低学段基础上,还涉及交叠和声式二声部、简单的三声部作品

(以上总结于中央音乐学院实习课教材4-6年级教学素材)

根据上述高学段学生已掌握的音乐经验,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音乐经验相适应的作品。

举例而言,笔者在实习期间为小学高学段学生选择了《DoReMi》合唱,这首歌曲选自 电影《音乐之声》,它被改编为简单的三声部合唱曲。歌曲乐段有三段,其中第一个乐段为 第一、二声部演唱主旋律,第三声部以固定低音伴唱;第二个乐段由第二、三声部演唱主旋 律,第一声部作填充以及交叠式和声伴唱;第三乐段时三个声部齐唱主旋律。学生在已有的

二声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歌曲不同的对位法进行体验,积累了多声部的歌唱经验。

 

 

 

22

oi:noou.onkinel

 

 

 

 

 

谱例3-6 Do-Re-Mi部分曲谱

Con spirito


 

 

    

 

e01d2dbccbe74f359dccbc389a69992d.Jpeg

 

(二)音乐素材经验运用

小学合唱社团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与音乐课相辅相成、呈螺旋式提高学生的素

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材中的素材,对其进行选用或补充。

选择音乐教材的素材有三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学生对素材较为熟悉,从而减轻了其学  唱的压力;其二,激发学生原有的作品经验,在合唱的过程中对已有经验的再次叠加与巩固, 并建立新的实践经验;其三,音乐教材中的素材经过专家组精挑细选,具有较高的质量,学

习此类作品能帮助学生积累经典作品经验,提高音乐实践活动的品质。

以《剪羊毛》为例,该素材被选入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描述了牧场工人忙  碌地剪羊毛场景,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在音乐课中已学习了单声部版本,在高学段合唱团中, 教师选择其二声部改编版进行教学(谱例3-7),学生把已有音乐作品经验运用到合唱教学  中,能缩短主旋律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已有单声部经验中进行多  声部情感体验,从中感受多声部歌唱中所带来的多样化音响层次美感与情绪美感,能进一步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hgoxyuvon.onkinel


 

23

 

6f3e2660d97f4b1eadd97711d00cf968.Jpeg

 

 

谱例3-7《剪羊毛》合唱版本部分曲谱①

4493ac44eba24d439e3b4a091cc76ae3.Png

 

1cb99fdb751643a7a7fd97a84d3f1de6.Png

 

a0d8dc59d0de47e180e912fc13fa18db.Png

 

 

 

四、 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作品

(一)与生活环境相关

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其生活环境。教师可选择《春风》《踏雪寻梅》等与学生所处季 节相关的歌曲,亦可选择《新年》《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与节日相关的歌曲,还能走进  学生的校园生活,主动寻找他们身边的音乐,使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产生代入感与参与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而言,“小白鹭”合唱团在第一次正式社团活动中选择了合唱曲《布谷鸟》,这首 歌曲是该校在每天午休起床后都会播放的音乐。学生在学唱之前,早已积累了数次音乐聆听  经验。因此在教师范唱时,大部分同学都示意自己听过,并轻轻哼唱起来。通过选择与学生

的日常生活环境相关的歌起,能够快速唤起其生活经验,激发其音乐兴趣。

(二)与地方文化相关

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其地方文化。艺术课标指出,“要广泛而有针对地利用地方和社 会文化资源。”②生于斯长于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自幼受地方音乐文化的熏陶,既是  文化的欣赏者,亦是文化的实践者。因此选择学生从最熟悉的方言、地方音乐入手,运用地

域资源,能够最大程度贴近其生活,激发其原有的生活经验,拓宽其情感体验的深度与强度,

引导他们从中获得更真实、更丰富的真善美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将所学的歌曲运用

于生活之中,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用音乐”。

 

 

 

0洪声编:《校园合唱歌曲100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三)与社会时事相关

随着时代的变化,音乐教育也随之不断更新发展。因此,教学素材也需要适应新的时代, 跟随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热点,贴近学生今天的音乐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新体系”理念  下的小学合唱社团教学内容并非盲目追求新异,而是要选择优秀、值得传播的的时代音乐作

品。

举例而言,在冬奥期间,主题曲《雪花》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在开学后,合唱社团 的学生们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爱与渴望,请求演唱这首作品。而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  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内心的情感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下课后学生迟迟不愿离开,自发地 在教室合唱。这些音乐作品贴近学生当下生活,有助于学生唤醒其生活经验,对音乐产生强

烈的心理期待,激发其参与音乐活动的心理动机,使他们更积极参与合唱活动

 

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一、通过体验式发声建立歌唱习惯

体验式发声训练是合唱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强调帮助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 中,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与良好的歌唱习惯,为其更自信、积极参与合唱活动奠定坚实的基  础。在合唱教学中,体验式发声训练要适情,建立在情感体验基础上,运用歌曲中典型的情

感要素以情带声进行发声训练。

体验式发声训练不仅会安排在课堂起始环节,还会在歌曲学唱过程中适时渗透发声训练 前者旨在对嗓音进行热身、建立歌唱习惯,而后者更偏向于有意识针对性解决个别发声问题,

在小学低学段还可以把体验式发声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笔者以合唱曲《撒尼少年跳月来》的呼吸训练为例:

1.教师作出表示长音、跳音的身体动作(长音:伸懒腰、缓慢转体等长动作;跳音:拍 打肌肉、甩手等动作),学生通过si-或s 来表达教师所做动作。注意学生气息长度与教师

动作同步进行。

2.请个别同学进行动作展示,重复以上步骤。

3.教师的左右手分别代表不同声部,学生分声部跟随教师手的线条动作做 si-气息练习,

要求声部间要循环呼吸。

4.教师用身体动作作出 si-与s 节奏组合,学生模仿。节奏组合可自由选择,最后对歌曲

典型节奏型组合进行练习。  (如谱例3-8)

 

 

 

 

 

 

 

 

 

 

25

ho:uou.cnki           nel

 

 

 

 

谱例:3-8 气息节奏组合训练片段

 

f74dc30ac8e44bebb058c68697d2100b.Jpeg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视听动联觉辅助,对气息的方向、长度、能量进行深度的体验,并 运用歌曲中典型的节奏组合进行气息训练, 一方面能够体验音乐形式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另

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通过情境想象获得情感共鸣

“情境想象”指的是教师创设与合唱作品内容、情感相符合的特定情境,引发学生内心

的想象,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作品中情绪情感,为接下来的体验与表达做好准备。另外,学

生还能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塑造情境,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中进一步获得集体的体验经验,唤

醒、获得集体的情感共鸣,从个性实现共性。下面笔者以《瑶山夜歌》进行举例:

谱例3-9 情境想象案例《瑶山夜歌》

 

123.瑶     

二部合唱、轮唱

ffcc41e2da974619ad12a523c83c8b87.Png

 

 

(轮唱)

裂,2.

望,2. 


 

 

 

1   啰,

 

1

啰,


 

 

笔2.

f553ac10dc5e4a50ba2b2e0d1329aa24.Png


 

 

1

 

 

 

啰,


 

I

6.

6.


 

 

 

1

啰,

 

 

啰,


 

 

dcd08fcde5804862802ff494fdc3cd83.Png

 

 

 DC.

 

 

 

 

1.创设情境:拉上教室的窗帘,播放夜晚篝火晚会的照片,教师用语言描绘瑶族人民篝

火晚会热闹的场景,并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从音响和图片初步创设瑶族人民篝火晚会的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2. 提问学生:在篝火晚会上我们能做些什么活动呢? (围着篝火跳舞)

教师带领学生围成圆圈,通过简单的步伐进行随乐律动,展现出人们围着篝火跳舞的热

闹情景。

【通过联觉体验,初步建立集体的情感体验】

3.提问学生:怎么样可以使我们的气氛更热闹? (歌曲速度不断加快、加入乐器、边跳

边唱、欢呼呐喊等等)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一次又一次体验活动、演唱歌曲。

【学生共同交流、合作构建情境,引发集体的情感共鸣,并在情境中体验二声部、对歌

曲进行情境即兴创编】

4.再次限定情境: “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我们的篝火晚会也要结束了。”教师拉开教室

窗帘,引导学生以慢速、依依不舍的情绪演唱主旋律,结束课堂。

【贴合现实生活情境-“下课”,情境想象贯穿整节课堂】

 

 、通过体态律动强化情感体验

体态律动作为一种“人体”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通过动觉联合视听唱觉所形成的音乐 联觉,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更直接情绪感受,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体态律动对于 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解决歌唱重难点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以《撒尼少年跳月来》中部分 教学片段为例,此部分通过律动体验彝族少年围着篝火跳舞的愉快、兴奋的情感,并通过律

动感受变换拍子的所带来的韵律感。

谱例3-10 案例《撒尼少年跳月来》片段截选

 

 

dae0182f87d24fec9bf3a27d13f7a190.Jpeg

 

 

 

 

 

o.:(tuau.cnkinel


 

27

 

 

 

 

1.  教师边做律动(3个平移步+2个旁踢)边范唱主旋律,提问歌曲的情绪?  并请学生

看会了跟着做律动。

【通过律动体验歌曲风格、感受彝族5拍子节奏韵律】

2.  师生围成一个大圈,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手牵着手一起做律动

3.  教师继续演唱,学生边做律动边念衬词(喘嗬)

【通过音乐活动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4.  展示歌词,学生边做律动边按照节奏朗诵词,教师唱旋律。

提出要求:乐句开头注意音头;衬词注意轻声;乐句间有不同的对比

【通过动觉、听觉、声觉、视觉多种联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5.  旋律要素以及声部要素的体验

因本部分以阐述体态律动部分为主,因此这部分受篇幅影响先省略

6.  完整呈现:歌曲最后完整的呈现,相互倾听、相互配合。

【积累完整音乐经验,并通过互听互学使学生产生联觉体验】

 

四、 通过要素分层积累实践经验

“要素分层”是指要素分层体验教歌法,通过要素分层构建, 一方面,学生能够从每一  次体验中深化歌曲情感体验,积累体验经验。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要素分层解决歌唱难点,

获得歌唱技能技巧,积累合唱的实践经验。

合唱教学中,应先从整歌聆听体验开始。合唱作品多为多声部作品,教师可以通过播放  优质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合唱音响内容,或以弹唱的方式完整呈现作品,让学生对作品的整  体效果获得初步的印象,获得直觉音乐情绪体验。在整歌聆听的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作品  音乐形式、情感特点、创作背景等歌曲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情境想象中聆听,建立原始的听  觉体验。再对作品各要素(歌词、节奏、旋律、声部、和声等要素)展开深度的实践体验,  经过逐层、多次整合,最终实现歌曲的完整体验与表达。以二声部合唱作品《库斯克邮车》

为例:

 

 

 

 

 

 

 

 

 

 

 

 

 

 

 

 

 

 

28

:/tvou.cnkinel

 

41408fade73441dd9b5c52318c5f0d51.Jpeg4983c76438044b8db8570aa65f1abb52.Jpeg5b936401ded34fb5b66209779da43963.Jpeg

 

 

谱例3-11 要素分层举例案例《库斯克邮车》

 

廖斯克彝車

=

M

H

 

 

 

 

 

 

 

 

 

 

:4

3c060ebcc03f4c6ebfd148d83597dd99.Jpeg

 

 

 

 

(  ) 【整歌体验】

1.教师边弹伴奏边有表情地演唱《库斯克邮车》主旋律,学生聆听。

【建立耳音,获得直接音乐情绪体验】

2.教师再次范唱主旋律,学生边拍恒拍边聆听。(注意学生拍手状态要与歌曲情绪一致)

【建立恒拍感,建立聆听经验】

(二) 【内容性情感体验与旋律要素体验】

1.展示主旋律歌词,教师范唱,学生边拍歌词节奏、边默念歌词。 (要求学生作出嘴型)

2.教师弹伴奏,学生边拍歌词节奏、并朗诵节奏。

【加深歌词与节奏的情感体验,建立多声部的听觉】

3.师生接唱:学生在“向前跑……向前跑”唱出声,其余地方拍歌词节奏。

4.学生完整唱出主旋律,教师伴奏。

(三) 【声部要素体验】

1.学生演唱主旋律,教师演唱二声部,提问教师在哪里开始唱?

【加强多声部听觉体验】

2.学生演唱主旋律,拍二声部节奏,教师弹二声部旋律。  【整体性二声部体验】

3.教师演唱主旋律,弹二声部旋律,学生唱二声部。

(  )  【整合歌唱经验】

1.学生分声部看谱歌唱全曲。

2.让学生创设歌曲情境,对歌曲进行即兴创编。

 

 

29

VCR

 

 

 

 

五、通过作品编创表达抒发情感

合唱教学不仅要学会如何表现作品情感,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合唱来表达情感。音乐情  感的体验与表达都是个性化的,对学生而言,每个人对于同一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强  度与深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符合情境情感基础上,通过即兴歌词、改变速度、力度、 等多种方式进行个性化的二度创作处理与创意表达,抒发个人的情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各  抒已见、相互启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表达,在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集体之间的体

验、沟通,实现集体情感上的表达。

以二声部合唱作品《库斯克邮车》为例,学生已经能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进 行具体情境想象改编,关注情境与音乐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音量、音色、速度等方面进行 二次创作以及创编。有的学生想象有一辆邮车从远方走到身边经过,最后再走向远方。根据 情境想象创作,学生们商议歌曲的音量由弱开始,不断渐强,在第一次B 段“向前跑,向 前跑……”出现时达到音量的最高潮,第二次演唱B 段时,音量开始逐渐变弱,直至结束

全曲,用音量、歌唱的状态的方式寓意着邮车已经从身边经过离开。

 

六、 通过欣赏评价积累审美经验

欣赏是合唱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点在于学生在合唱欣赏中接触与体验大量 优秀的、风格多样的合唱作品,获得感性层面上的审美体验经验,对具有美感的音乐形成价 值取向。另外,在合唱欣赏中帮助学生建立分辨美、评价美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 地聆听个人、声部、集体的声音,可以引导学生从参与者转变为观众,以第三视角的角度去 对合唱团欣赏评价;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多版本作品,帮助学生对同一个作 品进行多维度的体验、比较、分析与思考。笔者以合唱作品《You raise me up》教学片段进

行举例。

谱例3 - 12欣赏评价案例《 You raise me up》部分截选

n/b ARIGEOAN

fec5ed11589649e4bbbe93b50a9aba2a.PngYou Raise Me Up

 

 

 

 

1. 教师播放无歌词独唱版歌曲MV,  学生聆听并跟着轻摇摆身体,提问歌曲的情绪。

【通过独唱版的歌曲建立初步的聆听经验,通过视听动联觉,获得联觉情绪体验】

2. 教师播放有歌词独唱版歌曲MV, 介绍英语歌词含义,在心中跟着默念歌词。

【对歌词进行内容性情感体验,对内心听觉的培养】

3. 再次重复上述步骤,并要求学生每一个乐句开头作出明显的呼吸动作。

【建立良好的呼吸习惯,体验乐句,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4.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心中默唱并传递丝巾(双手)传给下一位同学,被传到过丝巾

的同学要一直做动作,直到传到最后一位同学,模拟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通过从个人到集体的律动动作,感受到集体歌唱的情感共鸣】

5. 教师播放童声合唱版《You raise me up》视频,学生边看视频边跟着哼唱,想象歌

曲的情境,提问两个版本的独唱、合唱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6. 学唱歌曲【此部分因受教案篇幅限制略过】

7. 欣赏男声合唱版歌曲,学生可以跟着轻唱,提问对两个版本音色上的所带来的感受。

8. 欣赏交响乐版作品,引导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最后归纳。

【用审美的心态去欣赏作品,积累审美体验经验】

9.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所学过的歌唱表演方式(独唱、集体唱、合唱等)整合歌曲大

联唱。  用即兴音乐创造活动,获得集体情感共鸣,获得自我实现满足感】

第四节教学效果的评价策略

 

“新体系”理念下的小学合唱社团遵循“以用为本”的教学评价方式,它强调学生不仅 要具备合唱作品的表现能力,还要具备用合唱表达个人与集体情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积极开展新的音乐实践活动。

阶段性的汇报展演以及多样化的活动展示平台是“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教学效 果的评判途径之一,不但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清晰地反映

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水平,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依据。

结合“新体系”四个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评判教学效果:其一,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是否在合唱学习、排练、表演阶段都带着较为积极的态度与状态  参与活动,并希望从中有所收获,获得老师的认可;其二,学生表现作品情感的程度:学生  是否能以松弛自然的状态演唱,声音是否圆润和谐统一,是否能完整连贯、有感情地表现出  歌曲情感;其三,学生表达自身情感的水平:学生是否能体验到合唱作品的情感,并能够主

动地、有表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上是笔者针对某小学合唱社团所拟定的评判标准,不具备普遍性。教师应针对社团成

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判。

 

 

 

s:fte            cnttnd

 

 

 

 

根据上述评判标准,笔者对罗村实验小学合唱团某次文艺演出进行学期阶段性的教学评 价。该文艺演出属于学年校本性特色活动,在本学期开始之初,该社团指导教师将演出计划  告知学生,并向团员们征求表演内容意见,学生通过回顾上学期已学歌曲,根据活动开展宗  旨,向教师提议选择《小池》作品;小团员们在平时教学排练及舞台表演呈现阶段,都保持  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得到了指导教师的认可,上述体现出学生对参与合唱社团的积极  态度;在舞台表演时,合唱团与指挥的默契度较高,能用自然的歌唱状态表达作品情感,演  唱音准节奏准确、完整表达出作品情感,这体现出培养了学生较好的情感体验能力与音乐实

践能力。

 

 

 

 

 

 

 

 

 

 

 

 

 

 

 

 

 

 

 

 

 

 

 

 

 

 

 

 

 

 

 

 

 

 

 

 

 

 

 

 

 

 

 

 

 

 

 

32

n:/uou.cntinet

 

 

 

 

 

 

 

自1956年以来,小学合唱社团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笔者 在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念指导下,对小学合唱社团的组织与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新体系”理念下的小学合唱社团遵循“育人为本”、“实践为本”、 “以用为本”等 原则特点,以学生自主参与为开展前提,以兴趣爱好为开展动力,以实现音乐情感体验与表  达为教学要求,以掌握集体歌唱活动经验为教学内容,让他们在当下与今后能更主动、更有

品质的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让音乐使其生活更美好。

“新体系”理念下小学合唱社团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关注其个性化、兴趣化发展。  在教学计划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充分了解后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素材方面以培养学生合唱素养为目标导向,可从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情感发   展程度”“音乐经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进行选择。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实践活   动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与表达情感,在此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合唱素养。在教学评价方面把   展演汇报作为评判的途径之一,以学生参与合唱活动的主动性以及合唱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的

评价标准。

诚然,本文研究仍存在许多需要完善及深入的部分。笔者对于合唱社团的现状问卷调查 设计的还不够全面。在教学评价策略方面,因疫情原因,后半学期两所小学从线下课转为线 上课,合唱社团教学被迫中断,原计划教学展演无法如期展开,对笔者实践教学效果分析上

造成一定影响。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笔者将会继续思考与完善本课题研究。

随着美育工作深化与改革,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进入了发展新时期。笔者通过对两所小学 的合唱社团开展教学实践与观察,总结出一定的教学策略,希望为一线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

社团活动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以期引发老师们对小学合唱社团给予重视与关注。

 

 

 

 

 

 

 

 

 

 

 

 

 

 

 

 

 

 

 

 

 

33

:s.cn

 

 

 

 

   

 

 

(  )国内外专著及编著

1.  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  缪裴言,章连启,汪洋主编:  《中小学音乐教育词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02.

4.  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 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版.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版.

8.  瞿葆奎主编;吴慧珠,蒋晓选编:  《课外校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11.

9.  章连启,许卓娅著: 《音乐课外活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03.

10. 高建进著: 《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原理与运用》内部教材,2020.10.

11. 高建进著: 《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内部教材.

12. 吴跃跃著: 《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08.

13. 周龙影著: 《教育心理学新论》,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11.

14. 翟媛媛,徐红编著: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08.

15. 曹理,何工著: 《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16. 曹理,何工著: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04.

17. 曹理,崔学荣著: 《音乐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8. 洛秦著: 《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01.

19. 钱大维:  《合唱训练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05.

20. 杨鸿年著:  《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03.

21.  (德)卡尔·皮特·奇拉著;于嵩楠译:《童声合唱团指导手册实用建议》,中央音乐

学院出版社,2013.

22. 彭其畹著: 《童声保护和训练》,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11.

23. 韩瀚编著:  《儿童合唱基础训练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09.

24. 俞峰主编:  《中央音乐学院蓓蕾童声合唱团曲目粹编(一)》,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22.11.

25. 郭瑶,缪裴言选编:  《我们一起唱校园合唱短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05.

26. 洪声编:  《校园合唱歌曲100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10.

 

 

hgo:te.cntt                                                                34

 

 

 

 

(二)期刊及论文

1. 郭越怡:  《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

论文,2012.

2.  王静:  《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长春市四所小学的调查》,东

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3.  王婷: 《“里”应“外”合德艺并进      课堂教学与学生音乐社团训练关系初探》,中国音

乐教育,2013(07).

4.  胡菁华:《关于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音乐时空,2015.07.

5.  张玉琴:  《杜威审美经验论的教育意义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9.

6.  彭兰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文化理解”的理论与教学探索》,中国音乐教育,2020.06.

7.  刘欣: 《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基于对长春市十所小学的调查》,东北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2010.

8.  王乐萌:《二胡社团在小学课外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问题探究-以衡水市饶阳县第二小

学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20.

9.  李炳:《长治市市属公立小学合唱社团教学现状研究-以长治市三所市属公立小学为例》,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2.

10. 高建进著: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人民音乐,2014.01.

11. 张怡然:《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体验式歌唱教学探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2020.

12. 池雨璇:《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体验式发声训练教学探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

论文,2022.

13. 陈琳: 《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35

hpos:vw.cnkinel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