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4
园丁视角
YUANDINGSHIJIAO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社团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郑 琳
注:该文为 2020 年度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 课题《推动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在课外实践课程落地生根的实 践研究》(项目编号:FZ2020GH040)的课题成果之一。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审 美情趣,养成终身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方面有十分重要 的价值和意义 。尤其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社会、学校、家长对 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 能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 。积极改变传统的程式化的小学音 乐教学方式,并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以激发学 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提升音乐教学的 质量十分必要 。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作为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且需要积极协助学校 建设学生音乐社团,以通过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基于此,本文就从社团的定位与类别选 择、社团的队伍与人才选拔以及社团的制度与家校融合三个方 面对小学音乐社团建设进行分析,以为音乐社团活动的高效开 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社团建设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在音乐教 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 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2016年 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 。这些都让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 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综合艺术素养、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学校艺术特色品牌建设发展的需要,日常的音乐课, 已远不能满足学生们对音乐的需求 。良好的社团建设将很好 地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集体协 作力和人际交往力,有效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感受力, 为学生们搭建成长的舞台,推动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音乐社团作为小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常 态化训练,借助阶段性成果,从而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办 学品味的迅速提升。
笔者结合多年在音乐社团建设发展中积累的经验,从社团 的定位与类别选择,社团的队伍与人才选拔,社团的制度与家 校融合等方面,谈谈实践与研究的收获。
一、社团的定位与类别选择
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的支持与配合下,学校努力 构建与完善音乐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但纵观各校音乐社团,大 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为“应赛 ”而组织的速成班 。平 时缺乏有效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临近比赛为荣誉而“战”,辅导 老师连轴转,学生抵触情绪大 。问题二,活动方案和内容不完 善 。学校的音乐社团没有一套现成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加上社 团指导课不计入教师的任教课时量,为此不少教师在活动方案 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与资源开发等方面随意性比较 强 。问题三,专职音乐教师较少,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两位,即便 有三五位专职音乐教师,也最多是两人带一个社团,教师们大 多是在边指导、边学习中摸索并积累经验的。
为此,在进行艺术社团定位和分类时,要达到“广 ”而“精 ” 的标准 。其中“广 ”是说,学校成立了“合唱 ”“管乐 ”“舞蹈 ”“巴 扬手风琴 ”“音乐剧 ”等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种类繁多,覆盖面 广且各具特色。“精 ”指每个社团均实行专人和阶梯式管理,且 每个梯队、每个阶段的学习对老师、学生要求也不相同,层层递 进,对校队或提高班的要求则更高、更严 。如:学校“音乐剧 ”社 团已成立多年,我们以鼓一小的创始人陈宝琛的夫人王眉寿奶 奶,勇抓特务的学生林尔流,优秀校友羽毛球世界冠军张强、闽 籍烈士林觉民、吴清源雕塑纪念园等具有本土、本校地域特点 的人物或事件为原型,先后原创了四部优秀的音乐剧,有《闪耀 星空》《巷坊里的女子学堂》《觉 . 遥望林觉民》《伯伯转厝了》,并 在各级各类戏剧比赛和展演中,成为“一枝独秀”。孩子们通过 戏剧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鼓一少年用稚嫩的童 声汇聚成鼓一人“学院士、当冠军 ”勇争第一的精气神 。显然 , 在选择社团的类型时,需要“明察秋毫 ”“平易近人”,有独属于 自己的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扬长避短,才能 凸显优势,将学校中那些的独具特色的品牌做细做实、作出亮 点、作出成果。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科融合,可以是音乐课堂与兴 趣社团间的综合渗透,也可以是跨学科融合 。还可以通过适当 开发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多元风格体验,共同来 提升教学质量。
二、社团的队伍与人才选拔
在学校里,音乐社团还是具有一定数量的,所以当我们在 进行队员选拔时,应该制定一些选拔规则和管理策略,并根据 不同社团的特色以及学生自身情况、自身条件,鼓励学生参加 社团活动 。如:作为百所省级认定的管乐团,人才储备很重要, 乐器需要稍微大一点的学生驾驭,吹奏乐器也需要一些力量, 为此,我们把这个团新队员的招募放在了二至四年级里,以弥 补六年级学生毕业离开的空缺 。舞蹈需要基础,也需要从小开 始学习,我们就从一、二年级开始选拔和培训 。从合唱队长远 发展考虑,我们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音准节奏、音色、形象气 质佳、对合唱有浓厚兴趣等缺一不可 。每个社团通常分为两个 梯队 ,逐层去跟进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促使社团得到不断 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社团中建立了合理的学生选拔机制, 并对社团内部成员进行定期考核,以此来确保社团的良性发 展;另外,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作出了创新,重视学生自主管理 能力的培养,如:管乐团核心集体的产生,在社团中担任乐队首 席、声部长的人都是社团内部的学生,并且都是通过学生自己 投票选拔上来的,所以他们不仅能力出色,同时也在学生中有 着非常高的人气 。每年管乐团还授予不同乐器种类的首席演 奏员称号,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项比赛和展示,评优评先享受 专项名额,为各社团学生树立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三、社团的制度与家校融合
为了确保社团课程开展的顺利,学校为其制定了科学合理 的管理措施和一系列举措予以保障,为此,我们对于社团的管 理有了一致的管理举措,同时每一个音乐社团的团长,也有了 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团长可以根据社团特点,在基础管理上实 施个性化的管理措施,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益。
首先,完善制度和纪律约束,各社团定人、定时、定点,有计 划地进行集中训练(一般每周 2~3 次,临赛每周 4~5 次),选择 有责任感的同学协助老师管理社团考勤,声部长在老师的引导 下负责声部的集体练习,且形式多样:有分练、有合练,有小组 汇报和大组展示等 。这样的常态化训练,不是为“应赛 ”而组织 的速成班,而是真正能帮助学生发展兴趣以及特长,促进学生 全方位发展的训练 。其次,音乐组的老师依托信息技术平台,
借助家长之力,一边将平时所教重难点制成短视频进行分享, 传递学练要点,供家长、学生在平台上互动,空间指导;另一边 跟踪学生学习状态,家长及时将孩子的所学在平台上晒一晒, 老师进行点评与指导,并从中选拔出一些优秀的节目在班级、 学校、社区等各类各级文艺汇演中进行表演,大大激发他们表 演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促使他们的表演水平有所提升。
学校要创办具有特色的音乐社团,离不开一个具有品牌效 应的教师,同时也离不开专家的指引 。基于此,学校不仅要有 基础的音乐教师,同时还外聘具有品牌效应的专家,以此来提 升综合教育质量 。同时也唤醒老师们自身品牌意识,老师们也 在一次次的排练、展演和比赛中学习提高,无论是选音乐,还是 编排作品,甚至于演出服、妆容这些细微地方,教师们都会进行 认真且仔细的反复推敲 。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校的音乐 社团不断向专业的队伍靠近,从而成为一个品牌。
在我们不断辛勤耕耘下,我校的音乐社团也开始走出校 园,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 评,并且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只是一个 又一个奖项那么简单,它更像是我校艺术发展的一座又一座里 程碑,不断激励着我校音乐社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和 改进 。音乐社团把艺术的种子播撒给孩子,不断推进和改善了 学校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的艺术梦 想有了落脚点,促使学生们在音乐熏陶中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 1]常啸 . 农村小学音乐社团建设与活动开展[J]. 基础教 育论坛,2020( 12):13- 14.
[2]王皓儒 . 学校音乐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与作 用 —— 以 中 小 学 音 乐 社 团 为 例[J]. 今 传 媒(学 术 版),2016 ( 12):130- 131.
[3]丁马兰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探 寻[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19(23):1.
[4]李欢 . 中小学音乐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与作 用[J]. 明日,2017(30):1.
[5]陈思璐 . 小学生音乐社团组织与管理的实证研究[J]. 北方音乐,2019(07):24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