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3
教育综合
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刘亚燕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未来音乐发展的必要素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依托于核心素
养导向,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保证音乐教学的综合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文章结合新时代背
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以及融入音乐教学的关键点。在明确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核
心素养融入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应该灵活创设音乐情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等多种策略,给教师搭建高质量的音乐教学课堂
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审美素养
【 中图分类号】 G623 . 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 - 2539(2023)23 - 0222 - 0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 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要求音乐学科可以培育学生形成综 合艺术素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这种背景下, 核心素养理念开始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并 指引音乐教学实现创新拓展。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是非常 丰富的,不仅包含基础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技能,还 包括音乐审美鉴赏、音乐文化理解等多项内容。这也导 致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复杂与专业,对教 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
情况,谈一谈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融入方式。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点
(一)培育音乐审美感知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层次感知音 乐艺术,不能仅仅调动听觉进行审美,还要关注音乐作 品的文化属性,立足于人文角度深挖音乐作品内涵。 基于这些考量,教师可以设计专项的教学活动,关注 音乐艺术的听觉特性、 表现形式、 艺术元素等内容, 展现音乐作品独特的美感。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可以 培养学生的基础审美素养,让学生全面感知音乐艺术之 美,具备基础的审美鉴赏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音乐教师 已经设计了专门的审美鉴赏教学活动,用以提高学生的
审美感知能力。
(二)增强音乐艺术表现素养
新课标下, 音乐艺术表现素养也变得更加重要, 要求学生可 以使用歌唱、 演奏、 音乐创编、 综合艺术 表演等方式,表达音乐艺术内涵,具备一定的音乐艺 术实践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
音乐艺术的全方位审美感悟,在充分理解音乐艺术内
222
涵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表演,增强学生的音乐 艺术表现力。这也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适当 增加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的占比,持续夯实学生的音乐艺
术表现素养。
(三)强化音乐文化理解素养
在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是非常重要 的一部分,同时是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所欠缺的素养。 音乐文化理解素养是指学生对音乐艺术形式、文化特 征等内容的理解水平,以及对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关 系的认知深度,从文化角度理解不同民族与不同风格 的音乐,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的音乐艺术作品,实现
相互理解与尊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的困境
(一)音乐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搭建素质 导向的教学体系,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但是目前部分教 师的音乐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对音乐审美鉴赏和审美 创造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小学生很难感知音乐之美, 也不具备音乐创造能力。因此,部分教师在音乐课堂中 主要进行基础音乐知识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非常
枯燥,同时难以契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
(二)音乐教育内容比较陈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核心 素养的相关目标,灵活筛选课内外资源,切实提高课堂 教学成效。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过于依赖课 本教材,没有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一些课外资源,导致音 乐课堂非常僵硬,很难满足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之所
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在平时没有搜集
课外教学资源的习惯,并且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 高,很难有效整合海量的网络资源,导致教学内容难以
得到更新。
(三)音乐教育方法非常单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 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但目前部分教师在音乐理 论知识教学中偏向于使用灌输式教学法,导致课堂教学 非常僵硬,很难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甚至引发学 生对音乐教学的抵触心理。在音乐技能教学中,部分教 师偏向于使用示范模仿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具有 较高的效率,但是难以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难以形成 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这些情况都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
了显著困难与阻碍,不利于培育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给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较多要求,需要教师 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依托于此推动学科教学的创 新拓展。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新课标下表现出了显著的不 适应性,导致音乐教学与核心素养存在脱节。下文将深 入剖析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
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
(一)灵活创设音乐情境,启发学生感知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艺术充满兴趣, 那么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参与 各类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启发 学生的情感,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 们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听觉艺术, 可以给听众带来听觉刺激,形成情感共鸣。但音乐艺术 也具有抽象性,缺乏感性色彩, 很多小学生都 出现 了 认知困境,最终对音乐艺术产生了抵触心理。基于这 些情况,教师可以灵活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在丰 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感知音乐情感,进行音乐艺术审 美感知与鉴赏,体悟音乐鉴赏也是一个情感共享的过 程,在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 逐步爱上音乐艺术。 例如,在《小背篓》教学 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 起欣赏歌曲《小背篓》。这首歌曲具有丰富的土家民族 音乐特点,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使听众不由回想童 年时光,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歌曲 《小背篓》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音乐
画面,将歌词中描述的内容还原出来,搭建母爱的音乐
教育综合
情境,带领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艺术,探索音乐作品蕴含 的内在情感。虽然《小背篓》中描述的场景跟当代小学 生的童年生活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永远 不过时。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自己跟妈妈相处 的场景,从一些生活琐事中感知母爱的体现方式,引导 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感表达, 产生情感共鸣, 更好把握《小 背篓》的情感内核,从而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促进
情感世界的成长。
(二)使用多种音乐素材,提升学生音乐审美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审美能力的培育变得更加 重要, 已经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教师来说, 需要灵活使用多种音乐素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发 散学生的音乐思维, 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素养。事实上, 小学音乐教材包含了较多人文素材,教师可以依托这些 人文素材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不仅如此,基于这些人文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综 合感知人文素材转变为音乐素材的过程,了解音乐创 作的内在逻辑与框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比如, 在《保卫黄河》 教学中, 教师可 以先带领学生 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结合歌曲的歌词,试着 分析歌曲蕴含的情感内涵。在歌词鉴赏时,教师播放一 些黄河盛况的视频, 并讲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出多种音乐素材,带领 学生正确区分音乐节奏、音调等元素,接触多元化的音 乐类型和风格,在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
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音乐教学内 容与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 整体成效。这就要求教师突破灌输式教学法和示范模 仿教学法的局限性,积极引入一些体验感较强的教学 方法, 比如游戏教学法、音乐剧表演、音乐节目竞赛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丰富音乐课堂元素,引导学 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提高音 乐教学效果。比如,在《龟兔赛跑》课堂教学中,教 师可以组织开展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音乐剧表 演的形式表现这段音乐。在学生表演之前,需要先了 解《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 熟悉故事情节。与此同时, 音乐中有单簧管和大管两种乐器,学生要学会辨析这两
种乐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感受不同乐段蕴含
223
教育综合
的情绪,并明确不同乐段在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元 素方面的具体变化。在感知音乐节拍的时候,教师也可 以使用“小手拍拍”的小游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 节奏。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以后,教师再对学生饰 演哪个角色进行安排,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排练,保证 音乐旋律和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这样之后就能够使音
乐表演圆满展现。
(四)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需要提升学生的自 主鉴赏和学习能力。如果总是通过教师主导的形式开展 音乐教学,就难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感悟的习 惯,难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 音乐艺术发展。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 组织开展专门的审美鉴赏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环 境中结合音乐艺术作品展开密切讨论,实现音乐情感的 流畅传达。相较于师生互动来说,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更 容易敞开心扉。这是因为教师与小学生往往存在代沟, 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 沟通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促使学生共享自身在音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体验。结合 这些考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分工合作学 习模式,结合课本教材内容进行组内讨论,并设计丰富 多彩的组内活动,让学生通过同学交流、自主感悟的方 式感受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渔舟唱晚》教 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倾听整首歌曲,品味歌曲的 音乐风格以及蕴含的音乐情绪,接着将歌曲划分为数个 段落,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开展音乐交流。此 时,教师可以结合《渔舟唱晚》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 的组内讨论进行指引。比如,第一部分乐段的旋律、节 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的表现如何?第二部分乐段 展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境与画面?第三部分乐段如何表 现渔民的心情?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可以提 高学生对《渔舟唱晚》的认识,初步完成音乐审美感知 与鉴赏。在学生进行充分的组内讨论以后,教师可以使 用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的视频资源。通过视听结合 的方式, 使学生直观感知《渔舟唱晚》描绘的音乐画面, 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旋律想象歌曲 蕴含的其他音乐画面。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学 会正确使用音乐语言描绘音乐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加强音乐情感传达。
224
(五)鼓励学生创作音乐,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也变得更 加重要,需要教师设计一些专项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 的音乐创作热情,形成音乐自创意识。小学生拥有天马 行空的想象力,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音乐创作活 动,引导学生结合音乐主题进行积极创作,实现音乐知 识与技能的固化与延伸。但由于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比较弱,导致他们在音乐创作中会遇到较多困难,最终 形成的音乐作品也比较粗糙。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多鼓 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创作的自信心,勇于进行音 乐创作。比如,在《踩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 用废旧物品自制乐器来模拟《踩雨》中的旋律、模拟雨 声,比如玻璃瓶、塑料袋等。在完成乐器的制作以后, 还要进行乐器种类的划分,并结合《踩雨》分析不同乐 器的音质音色, 进行具体分工, 结合实际情况对《踩雨》 进行旋律改编, 最终在多种乐器的配合下完成改编版《踩 雨》的演奏表演。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也可以布置 音乐自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在 歌曲的基础上自制新乐器,对音乐的旋律或者歌词进行
改编,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
四、结语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发展 过程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了重要导向,支撑音乐教学进 行创新转变。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层次挖掘音乐核心素养 的内涵,在课下做好教研互动,分享音乐教学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搜集课外资源,使 用多种音乐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元素,提高音乐课堂对 学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音乐学 习中的交互情况,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审美活动,培
育学生的多项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 邱宇欢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J]. 新教育 ,2023(S2).
[2] 柳荫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J]. 教育界 ,2023(24).
[3] 王艺澄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 以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童声中国娃”单元为例 [J]. 新课程 导学 ,2023(23).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