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学习心得 洪雪婷

作者:张佳乐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3 点击数:

学习心得

一、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实施价值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探究兴趣

“项目化学习”更强调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分析评价以及展示,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美术学习内容,让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以小组协商互助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并极大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

2.课程建设方面

“项目化学习”是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思想,极大地改善了灌输式教育的弊端,以小组探究为主的形式,就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具有趣味化,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被凸显出来,让学生作为主体探寻其中的关联。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实践策略

1.丰富学生创作素材,构建真实情景

艺术源于生活,任何艺术创造都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得来的,那么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也应当秉承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在让学生绘画某种事物前,应当带领孩子深入观察该物体的外观乃至内在精神,才能够捕捉到物体的神韵。并且依据“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探究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利用电子媒介呈现真实情景,以合理的分组方式让孩子们进行美术学习与创造。最后,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更强调的是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并非拘泥于条条框框,要明白小学阶段的美术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变换不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营造更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助推其创造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有意识的用轻松欢快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用拟人化的语气来描述这些天体的运行规律,帮助孩子们理解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些事物,激发其想象力。其次,在美术教育过程也可以开展游戏的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比如在《图形摆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摆出更特别的事物,最后由教师来评比今日的“创造大王”。最后,美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时要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材料的机会,因为艺术创造都需要灵感,更需要在自由氛围下才能顺利开展。这些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愿意参与教师布置的绘画作业当中,并动脑思考完成任务。

3.用正确的眼光评定孩子的创造成果

首先,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注重美术教育过程中孩子能力的提升,而并非最终呈现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对孩子在课堂中的创造性表现给予表扬赞赏,才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做法。其次,教师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创造成果,并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依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而美术教育的作用是发展孩子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并非达到专业标准。因此教师要用一颗童心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能够理解自己、尊重自己,进而才愿意跟随教师的步伐,不断去发现创造。最后,教师应当选用合适的语言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进行评价,并且要多用正向鼓励的话语,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4.注重学生探究精神与学习品质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堂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探究与发现的机会,根据“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将所学内容按照主题的方式展开,提供适宜的线索与材料,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那么,首先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美术教学内容,从中选取合适的点作为主题进行延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等相关材料设备,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教学内容,或需要临摹绘画的景象,给予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再次,教师需要设计教学导问环节,通过提问、启发、探讨等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依靠小组成员的合作来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对美术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充分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项目化学习的体验当中,也在逐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形成与他人合作、沟通、互助、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这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着重要作用。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