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徐艳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8 点击数: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SVR模型SVRSimple View of Reading)是关于阅读发展的模型,该模型将阅读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核心成分:书面文字的解码(D)和口头语言理解(C),前者是识别文字符号的能力,后者是理解语言的能力,两种能力在阅读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SVR模型勾勒出儿童阅读发展的框架,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所要关注和培养的核心能力,为阅读教学提供清晰的路线图。

小学英语HUI阅读: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整合学生中心的Humanism)、理解内化的Understanding)和用创为本的Innovation)三个方面,以绘本阅读为抓手,梳理现行绘本的主题和语言脉络,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开展绘本阅读教育。通过图文并茂、语言节奏强、情境突出的绘本教材,有效提升学生的词汇储备和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借助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方式,搭建学习型社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从而最终学会学习。

基于SVR模型的小学英语HUI阅读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标准思想指导下,对SVR阅读模型的实践研究。以教学做合一为实践指南,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SVR模型为路径,结合母语技能对英语阅读的影响,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绘本阅读为抓手,研究和探讨适合小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截止202364日,中国知网与 文字解码相关的论文有17篇和语言理解相关的论文有98篇,而与SVR模型相关的论文只有2篇。SVR模型的提出,强调了书面文字解码口头语言理解这两种能力的关键性,任何一种能力的不足都会阻碍阅读能力的发展,而目前国内研究仅仅关注于其中一种。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学习逐步成为普遍现象。影响第二语言阅读能力发展的因素、第一语言阅读能力和一般认知能力对第二语言阅读能力的影响,成为了阅读研究的焦点。

李世峰、陶沙通过横断(五、六年级儿童)和追踪设计,验证了对于外语阅读初学者,母语技能,尤其是母语的文字解码能力在外语阅读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支持。周晓、成镇权以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从语音划分、听力、阅读理解、单词读取、假词拼读以及段落阅读等内容来进行分析,论证了SVR模型对大学生英语阅读困难的改善。

国外有关儿童第二语言阅读发展的SVR模型研究,多数是在欧洲和北美以第二语言为主导的宏观语言环境中开展,无论是美国西-英双语儿童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追踪研究(Hoover&Gough1990),还是对于来自不同学校分别以荷兰语为第一或者第二语言的双语儿童进行的阅读发展情况研究(Verhoeven&Loeeuwe2012),都支持了阅读发展SVR模型对于第二语言的适用性。

目前国内外对于SVR模型的研究是对该模型适用性的实证研究,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但是如何提升阅读者的两种关键能力,仍缺乏有效的实践。此外,我国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与国外实证研究环境大不相同,英语学习主要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接触有限,口头语言发展严重不足,对于SVR模型的进一步实践和研究便成为必要。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问卷、文献研究等方法呈现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基于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开展基于SVR模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HUI”学社实践研究,积累绘本阅读教学经验。

“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展开小学英语绘本阅读“HUI学社研究,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出发,形成兼顾“书面文字解码能力”和“口头语言理解”的学习社区样态和实施策略。

研究内容:

1.子课题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指导下SVR模型的应用设计研究

在课题研究初期,深入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和SVR模型的能力框架,结合问卷调研的情况分析,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出发,梳理出实施原则和应用框架,着手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并做好动态调整。

2.子课题二:以文字解码能力为重点的低学段HUI”学社实践研究

以低学段学生为研究主体,侧重于阅读起步阶段文字解码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大量绘本接触中主动发现和应用文字的形-音关系规则,及时给予单词解码的直接训练,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应规则。

3.子课题三:以语言理解能力为重点的中学段HUI”学社实践研究

以中学段学生为研究主体,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解码能力的基础上,侧重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重视词汇的生成和主动应用,通过图片命名、句子复述、故事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

4.子课题四:文字解码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协同作用的高学段HUI”学社实践研究

以高学段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进阶绘本阅读,使文字解码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协同作用,从个体延展到共同体,进一步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研究重点:

客观层面:针对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小学英语面临的“课时减少、要求提高”的客观环境,通过“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进行科学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从而落实减负、增效、提质

主观层面:针对绘本阅读教学缺乏体系和重点的主管问题,通过SVR模型描述的阅读能力框架,进行目标明确、体系完整的绘本阅读教学,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1.自我剖析,明确重点。通过文献研究,探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HUI”学社的开展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2.专家引领,全员研训。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专家论证。在此基础上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为课题实施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科学开展,循序渐进。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和阶段性计划,全面推进课题实施研究。

4.加强管理,关注过程。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阶段性的成果展示、汇报、反思、调整、完善,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5.全面辐射,整理提高。重视阶段性与终结性的课题研究成果梳理、汇报与展示,在区域内扩大研究影响,邀请专家参加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并思考本课题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

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23.92023.12

围绕研究主题,在学校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搜集当前国内外与SVR模型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构想课题研究的方案,并邀请教科研部门课题研究与管理的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论证、指导,在此基础上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召开课题组教师的培训活动,启动课题的全员培训。课题组就该课题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有什么价值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2.实践探索阶段(2024.12026.6

根据主课题方案及子课题计划,集中精力,全面展开基于SVR模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HUI学社实践研究,一方面借鉴理论和已有经验,演绎到课题研究行为中去;一方面根据研究实际效应,补充经验欠缺,修正理论误差,调整预期方案,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行为,充实理论内涵。该阶段期间,建立课题研究的网络管理平台,按照相关要求设置相应栏目,定期上传课题活动资料与研究成果,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化管理,实实在在地真研究。

3.总结提升阶段(2026.62026.12

搜集、汇总、整理研究阶段中各子课题组的实践经验素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课堂实录、学生学习成果、专题性研究总结),理论考察素材(课题组核心人员的专题论文)等,进行分类概括、综合提炼,形成系统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材料,递交专家鉴定。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已有文献中关于SVR模型的研究成果,并在充分借鉴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合本校研究内容;全面整理相关的研究成果,为基于SVR模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HUI学社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将已形成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关注SVR模型的发展状态,根据实践成效适度修正原有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和相互验证。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真实发展情况,这对明确研究的方向和任务的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4.观察研究法在基于SVR模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HUI学社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听、看、记录等有的放矢的观察活动,从中获得真实的一手材料。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 此课题是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回应与探索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逐渐明晰,课程内容也被赋予新时代内涵。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为知识内化和运用赋能,从而落实减负、增效、提质。

新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超越和统整,将课程目标从知识转向素养,注重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英语学科而言,新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围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分级体系、主题引领、学思结合、“教—学—评一体”和信息技术融合的课程理念;新增核心素养内涵,并将旧版的分级目标更改为学段目标,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分级描述;注重课程内容主题群的设立,细化不同语篇类型,强调语用知识;删除旧版的“调控策略、资源策略”,将学习策略归纳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

新课程标准减少了英语学科的课时数,但是在词汇量和阅读量两方面却都有明显提升。这说明,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程改革正致力于减去学生机械学习的负担,而更加注重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学习者的素养提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命题。

2. 此课题是融合“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创新实践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写到,“‘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教学做合一,便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最终能够付诸于行动、内化于思想、创新于价值。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英语课程理念的描述,也恰恰强调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契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明晰的出发点和研究路径。

3. 此课题是满足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校本化

小学生正处在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低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而到了高学段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学生思维趋于成熟。针对学生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以绘本阅读为抓手,开展高质量的绘本阅读,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素材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使其能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下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通过富含韵律的语言素材,在反复阅读和朗诵绘本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学生英语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25.6

英语HUI”阅读活动方案

 

英语阅读活动方案

2025.6

中期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5.6

课堂公开展示教学实录

视频光盘

2025.6

阶段论文

论文

2025.6

最终成果(限3项)

SVR能力点绑定绘本资源库

资源库

2026.10

相关论文、案例

论文集

2026.10

课题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26.11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制度保障

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建立制度,定期研讨,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每月进行课题例会,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汇报,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课题的正常运行。

2.师资保障

课题组成员均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主持或参与过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成员发表过研究论文数十篇。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团队研究合作能力,能形成强大的科研合力,增强科研的效果,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管理保障。

3.资源保障

学校参与省前瞻性教改项目领航学校建设,硬件设施一流,专业室场丰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硬件保障。前期,课题组已经对SVR模型”“HUI阅读相关内容进行了理论学习和组内研讨,初步明晰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同时,学校拥有广泛的专家、名师资源,通过聘请课题研究顾问等形式,邀请专家莅临指导,为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提供科学而先进的理论指导。

4.基础保障

学校办学起点高,理念新颖,站位前沿,师生都饱含工作学习激情,对学校发展都充满信心。学校每学年均有专项的教科研经费,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外出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水平。同时,学校也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经费保证。包括研究资料的添购、外出培训、专家指导、成果鉴定、成果印刷出版等费用,这些都为课题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