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
1、总体目标
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社会是人谋生发展、相互交往的基本环境。三者纵贯每个人从小到大、到老的一生,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链环。“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相互结合、密切衔接。本课题以着重研究的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就是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凝聚更大共识,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上探索更好方式,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汇集更大合力,为把一代代青少年培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梦之队”,共同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和良好文明风尚。
2、具体要求
1.围绕研究主题,搜集当前国内外与生活教育、协同育人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构想课题研究的方案,并邀请区、市、省教科研部门课题研究与管理的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论证、指导;召开培训活动,启动课题的全员培训。课题组就该课题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有什么价值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2.全面展开新时代德育视角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研究,一方面借鉴理论和已有经验,演绎到课题研究行为中去;一方面根据研究实际效应,补充经验欠缺,修正理论误差,调整预期方案,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行为,充实理论内涵。
3.利用家庭教育等专业团队师资,对家长进行培训;与社会团体共建学生培养基地。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了解其需求,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研究相适应的育人机制。同时建立课题研究的网络管理平台,按照相关要求设置相应栏目,定期上传课题活动资料与研究成果,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化管理,实实在在地真研究。
3、学期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订课题组学期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任务和内容。
3.围绕“生活教育”,以班会课和社团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案例研究。
4.认真组织师生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研究 。
四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例会,专题理论学习。
2.落实课题组各项活动和研究要求制度。
3.做好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的收集与学习工作。
4.开展课题组教师沙龙: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研究 。
五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例会,研讨实践相关事宜,并进行任务分工。
2.收集整理个人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写好教学随笔。
六月份:
1.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研究资源、完善课题网站。
3.收集、编撰师生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研究的相关案例论文作品集。
4. 开展本课题的交流活动。
5.交流本学期课题活动情况,整理过程性资料。
6.各成员汇报本学期开展的课题活动情况。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