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舞台秀——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童趣舞台秀——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主题,包含《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课文。教学设计以“课本剧表演”为核心任务,融合语文、美术、音乐、劳动、科学等多学科元素,通过“读—编—做—演—评”的递进式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文本、锻炼表达、培养创造力与合作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语文素养:
1. 深入理解童话寓意,体会角色心理。
2. 能改编课文剧本,流畅表演并创编台词。
3. 提升朗读与复述能力。
艺术表现:
1. 设计并制作角色头饰、道具(美术)。
2. 搭配音乐、动作增强表演感染力(音乐)。
劳动实践:
1. 小组合作完成道具制作、舞台布置。
2. 培养工具使用与整理收纳能力。
科学链接:
结合动物习性(如蜘蛛吐丝、毛毛虫变态)增强科普认知。
三、教学流程与活动设计
第一阶段:读故事·悟角色(2课时)
任务1:童话探秘
朗读课文,用“角色心情卡”记录主角情绪变化(如大象从“不安”到“自信”)。
科学小链接:讨论“为什么大象的耳朵能散热?”“毛毛虫怎样变成蝴蝶?”
任务2:剧本创编
小组选择一篇课文,改编成简短剧本(可增加创意结局,如“青蛙的泥塘变成生态农场”)。
句式支架:
“(角色)说:(台词)
这时候,________(动作/表情)……”
第二阶段:做道具·扮角色(1课时)
任务1:创意工坊
美术:用纸盘、毛根等制作动物头饰(如蜘蛛八只眼睛、蝴蝶翅膀)。
劳动:用废旧材料(纸箱、塑料袋)制作道具(如“泥塘”招牌、蜘蛛网)。
任务2:舞台设计师
绘制场景背景图(如《青蛙卖泥塘》的“出售广告”海报,融入语文书写练习)。
第三阶段:演童话·秀风采(1课时)
任务1:班级剧场
小组轮流表演,设置“观众互动环节”(如提问:“你觉得小毛虫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音乐融入:表演时播放匹配音效(如《森林狂想曲》片段)。
任务2:趣味评奖
颁发“最佳小演员”“最有创意道具”“最团结剧组”等奖项,强化积极评价。
四、跨学科整合策略
学科 融合点 活动示例
科学 动物特征与习性 表演后增设“动物小知识”问答。
德育 坚持与成长 讨论《小毛虫》“不放弃”的精神。
信息技术 数字展示 录制表演视频,制作电子故事集。
五、评价设计
采用“星级闯关卡”形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 台词熟练,表情生动
★★ 道具美观,有创意
★★ 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有序
六、资源支持
绘本拓展:《蚯蚓的日记》(对比《小毛虫》观察日记)。
家长协作:协助孩子在家排练,录制“家庭小剧场”。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