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传讲人——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主题解读
1. 单元主题: 民间故事传讲人
2.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民间故事”这一主题,精选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三篇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尝试进行创造性复述和表演,成为民间故事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3. 单元目标:
语言目标:
学习并积累民间故事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式。
体会民间故事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特点。
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表演。
思维目标:
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创作。
文化目标: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体会文化的多样性。
积极参与民间故事的传承和传播,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二、 大单元教学设计
1. 大概念: 民间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 核心问题: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民间故事传讲人?
3. 子问题:
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哪些特点?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
如何生动形象地讲述民间故事?
如何对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和表演?
我们可以为传承和传播民间故事做些什么?
4. 单元任务:
任务一:走进民间故事,感受文化魅力
阅读本单元三篇民间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搜集整理其他民间故事,并进行分享交流,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多彩。
任务二:探究民间故事,领悟表达特点
分析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故事。
分析民间故事的结构特点,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故事。
分析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
任务三:讲述民间故事,传承文化经典
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并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表演。
小组合作,将民间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进行排练和表演。
举办“民间故事传讲人”大赛,评选出优秀的故事传讲人。
任务四:传承民间故事,争做文化使者
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民间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故事。
利用网络平台,录制民间故事音频或视频,进行传播和推广。
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民间故事传承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5. 课时安排:
课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
第1-2课时 | 单元导读,走进民间故事 | 了解单元主题,激发学习兴趣;阅读《猎人海力布》,感受故事内容。 |
第3-4课时 | 精读《猎人海力布》 |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精神品质;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 |
第5-6课时 | 略读《牛郎织女》 |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讲述故事。 |
第7-8课时 | 略读《梁山伯与祝英台》 |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 |
第9-10课时 |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 学习生动形象地讲述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和表演。 |
第11-12课时 | 习作:缩写故事 | 学习缩写故事的方法;缩写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
第13-14课时 | 语文园地 | 积累民间故事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式;了解民间故事的分类和特点。 |
第15-16课时 | 综合性学习:民间故事传讲人 | 小组合作,将民间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进行排练和表演。 |
第17-18课时 | 单元总结,拓展延伸 | 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分享学习收获;举办“民间故事传讲人”大赛。 |
三、 评价设计
1. 评价目标:
评价学生对民间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创造性复述和表演民间故事的能力。
评价学生参与民间故事传承和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等情况。
学习单:通过完成学习单,了解学生对民间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创作的民间故事剧本、表演视频等作品。
终结性评价: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民间故事知识的掌握情况。
“民间故事传讲人”大赛:评选出优秀的故事传讲人,并进行表彰。
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热爱之情。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和表演,成为民间故事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五、 教学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民间故事相关书籍、音频、视频等资源
网络平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