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星洲概况>校园新闻

【星洲·研学】探寻水乡古韵,传承民俗文化 ——记二(14)中队甪直古镇研学游

作者:王蒙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22 点击数:

甪直,古称甫里,这座与苏州古城几乎同龄的古镇,以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著称,留下了叶圣陶、陆龟蒙、沈柏寒、王韬等文学巨匠的生活痕迹。费孝通先生赞誉其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初夏时节,微风正好,星洲小学二(14)班组织开展了“探寻水乡古镇,传承民俗文化”研学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立意深远,充分体现了研究、学习、体验及本土化的特点。活动将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相结合,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在游历景点中增长学识,在文化滋养中锻炼品格。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镜头,回顾一下这流连忘返的研学之旅吧~

 

第一站:水乡游船

在这“小桥、流水、巷陌”的江南水乡,游船项目自是不可或缺。同学们有序排队,乘上一艘艘手摇船, 伴随着船娘歌声和摇橹水声,穿桥过岸,这一划一荡间,便入了古桥驳岸、白墙黛瓦、浅碧清新的江南画卷之中。

 

 


第二站:甪直酱园

不多时候,游船停靠在岸边,一下船,同学们就嗅到了一阵浓郁的香味,原来,我们来到了富有盛誉的甪直萝卜传承示范基地“酱园”。甪直萝卜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普通的外表下凝聚了近200年的古法技艺。2016年,甪直萝卜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导游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古法制作流程,每人还揣了满满一罐好吃的萝卜干,回家和家人分享品尝。

  

 


第三站:甫里食堂

沿着下塘街,一行人步行至甫里食堂,在这里,同学们撸起袖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做什么呢?当当当当~~原来要亲手制作苏州特色——青团子喽。

 

在食堂阿姨的示范下,同学们跃跃欲试,从开始的无从下手逐渐游刃有余,有人搓成圆的,有人揉成扁的,有人捏成饺子状,还有人自制出“不可描述”状团子,一片欢声笑语,可爱极了。

 

等待团子出锅的时间,才是最焦急的吧,同学们直勾勾地望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流下了口水。来了来了,一个个小手抓起美食,塞进嘴里,瞪大了眼睛,点着头连声说:“好吃好吃!”果然,付出劳动的成果总是香甜的~

 

第四站:王韬纪念馆

离开食堂,拐了个弯儿,一座清代建筑闯入视野,门头刻有隶书大字:王韬纪念馆。

王韬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虽然卓著,但是对于这群孩子来说稍显陌生,他们的眼睛早就盯着桌上的纸墨,心里默默寻思:是要写字吗?导游老师介绍:“王韬先生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西式中文铅活字的华资中文日报。在这里,我们同学可以体验一下活字印刷术!” 

 

这可乐坏了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依次体验了活字印刷,油印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起来。一颗颗好奇的种子种在了他们的心里,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他怎么做到的?种子会萌芽,会长大,未来的某天,就是一颗颗参天大树,一片片茂密森林。


第五站: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

在古镇的白墙黛瓦之间,水乡女子的“青莲衫子藕荷裳”十分亮眼。我们美丽的小娘鱼们一早就换上了特色水乡服装,穿梭在这小桥巷陌,别有一番风味。

 

同学们汇集在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学习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由来和发展,了解了八大件以及其制作工艺

 

更有趣的,是在这里欣赏并学习了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连厢舞。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非遗传承人学跳连厢舞,在表演时,他们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

 

第六站:万盛米行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使得万盛米行闻名海内外。导游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了万盛米行。这里就是一座小的农耕博物馆,木制柜台、老式算盘、大小簸箕、不同尺码的木斗、箩筐、长杆秤等用具,真真切切地反映旧时米店的场景;廊下陈列着老式农具和加工谷米的器具,诠释着中国农耕悠远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踪迹。同学们在这里体验了古法称米、磨米,感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第七站:叶圣陶纪念馆

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叶圣陶纪念馆,这里是叶圣陶先生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现被列为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纪念馆的展厅,学生们通过照片、实物走近叶圣陶先生的一生,了解他在教育、文学、出版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卓越成就。叶圣陶先生对甪直感情深厚,创作了不少以甪直为背景的小说,如《寒晓的琴歌》、《多收了三五斗》、《三棵银杏树》等,编入教材的文章有《小小的船》《荷花》等,中国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叶圣陶把甪直比作培育自己成长的“摇篮”,临终时更留下遗嘱要将骨灰葬在甪直这个“第二故乡”。

在这里,同学们聆听、思考,在庭院中交谈、休憩,回味着这充实的一天。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教育要求得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重视教育的直观性。”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亲近自然,同时,对甪直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和感悟,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无限可能。下一次,我们继续~~

一审一校:二(14)中队

二审二校:刘冰

三审三校:卢志敏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