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生生课堂】 让“量感”落地生根, 使“教研”扎根生花 ——星洲小学“生生课堂”暨“课题进课堂”主题教研系列活动(二)
初春暖阳万物长,岁月沉香悦时光。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近日,数学教研组以新课标教学思想为引领,聚焦第一学段《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以“让‘量感’落地生根”为主题,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与专题研讨活动。
李梦婷老师的《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以情景式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与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长度单位间的关系。李老师联系旧知,通过需求引领,由森林动物体检的情景引入,并通过看、画、说、猜、数等操作活动培养孩子的量感。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操作活动节奏把握到位,学习氛围浓烈。学生在估计、测量、想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的魅力。
结合李老师的课堂展示,数学组的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听课感受,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江漫老师认为李老师的导入有趣味性且有认知冲突,让新知的教学自然而然发生。陈臻晔老师高度赞扬了课堂上善扶善放的教学环节,为低段实验课做了很好的示范。
张莎莎老师从整体性出发分析了整节课的知识网络,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李素娜老师倡导知识的整体性,要勾连起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四个长度单位间更深入的联系。
教研组长周艳老师做了简短总结,数学教学需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1分米、1毫米表象,注重结构性联系。
最后,许广碧副校长、唐洁副校长以及王晓琳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指导。许校从“情景化”“体验化”“结构化”和“生本化”出发,指出量感的培养需要多比划、多累加。唐校强调了数学课的生活化应用,注重素材的选择。王校给所有老师分享了一篇有关量感的文章,重点指出量感的培养需要“估”与“测”,鼓励教师“老课”上出“新”感觉。
“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度量的本质在于数的表达”。培养学生的量感需要智慧的引领、具象的感知以及生活的体验,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能力的滋生,正如我们的教研也是如此。星洲小学数学老师将会继续共思共研、齐步前进,在教研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文字:顾悦
图片:顾燕华
编辑:谢雨婷
一审一校:顾悦
二审二校:周海荣
三审三校:唐洁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