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8 点击数:

1.选题意义;2.理论依据;3.研究内容(关键词、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子课题);4.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选题意义

1.1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体制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小初衔接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加强学段衔接,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指导下,江苏地方教育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重视小初学科衔接教学的开展。同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等方面,小初衔接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初衔接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和考试难易度的分歧、教学安排和时间利用等方面的矛盾,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和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确保小初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1.2相关研究综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在这时代趋势下,多位研究者对小学升初中阶段的衔接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提升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陈永辉(2023)从测评数据分析视角出发,对小升初阶段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涵盖在平安校园期刊上,聚焦衔接教学,探索有效策略。李祖江(2021)在《新课程研究》期刊中,关注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提出问题与对策,为数学课程衔接改进提供了思路。

梁长盟(2020)在《启迪与智慧》期刊上,研究了如何提升小升初英语衔接教学的有效性,着重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策略。陆燕斐与洪雅苹(2019)在《英语教师》期刊中探讨了实现小升初英语教学“无缝”衔接的方法,强调了教学的连贯性。张瑞(2018)则在辽宁师范大学提交的硕士论文中,分析了语文衔接性教学的要素与策略,为语文教育的衔接提供了研究基础。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者在不同角度和学科领域,探讨了小初教育衔接的问题和策略,为促进学生顺利过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这些研究可借鉴的地方在于,它们强调了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关注了学科之间、学段之间的衔接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构建更为连贯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升级过程中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然而,这些研究存在研究角度过于专业化,未充分考虑教育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同时在实际推广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调整。因此,本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探讨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问题,同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此外,通过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这些策略的实际效果,从而使本研究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

 2.理论依据

1)学科素养理论: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语文、数学和英语是小初阶段的核心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学科衔接理论: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通过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关系,可以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

3)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包括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运用这些理论,可以深入了解小初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3.研究内容

 3.1核心概念界定

1)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小初衔接:小初衔接是指小学升入初中过渡阶段的衔接。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同时也需要面对更高难度和更广泛范围的学科内容。

3)衔接教学:衔接教学是指在小初阶段,针对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个核心学科之间的衔接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

4)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初衔接教学策略研究:指将不同领域或要素进行整合和统一,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机的整体。在小初衔接教学中,本研究意味着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学科素养体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应对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3.2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明确小初衔接的知识结构和要点,确定学科素养的核心目标和培养路径。

其次,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科内容和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再次,探索有效的评估方式和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提升,确保学科衔接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通过教师培训和专业团队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一:探索适合小初学科衔接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学科素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重点关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之间的衔接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研究目标二:培养小初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跨学科活动和项目,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实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研究目标三: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并进行反思与改进

通过对小初阶段学科衔接教学策略进行评估,了解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研究成果的分享和交流,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小初阶段学科衔接教学的发展。

3.4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学科素养、学科衔接、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通过文献综述,深入了解学科素养和学科衔接的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调查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小初阶段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师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收集教师对于语数英三个学科衔接教学策略的看法、经验和意见。分析问卷结果,了解教师对于衔接教学策略的认知和实践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3)课堂实验法:在小初阶段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堂上进行实验性教学活动。设计具有衔接性质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能力培养。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分析实验结果,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4)教学案例法:收集小初阶段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案例,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案例的教学策略和效果,总结出有效的衔接教学策略。通过教学案例的研究,深入了解衔接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3.5主要观点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基于学科素养的衔接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学科素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可以找到有效的衔接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设计跨学科活动和项目,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动;通过实验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同时,通过评估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6子课题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三个子课题展开研究:

子课题一:学科素养要求与衔接点分析

通过对小初语文、数学和英语教材的分析,确定学科素养要求和衔接点。深入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关系,找出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制定衔接教学策略提供基础。

子课题二:教学策略设计与实践

基于学科素养要求和衔接点的分析结果,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跨学科活动、实验性教学和项目实施等方式,培养小初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教育实践,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表现,提高教学效果。

子课题三: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

通过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了解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中的发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思与改进,优化教学策略。同时,通过研究成果的分享与交流,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小初阶段学科衔接教育的发展。

4.创新程度

本研究在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上具有一定的创新程度。

在理论意义上,本研究将学科素养理论与小初语学科衔接教学相结合,探索了基于学科素养的衔接教学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学科素养要求和衔接点,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关系进行分析和整合,为小初阶段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小初阶段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应用价值上,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初语数英三学科衔接教学策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制定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同时,通过评估与改进措施,可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小初阶段学科衔接教育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永辉. 基于测评数据分析视域下小升初有效衔接教学策略研究[J]. 平安校园,2023,(02):87-89.

[2]李祖江. 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新课程研究,2021,(29):99-100.

[3]梁长盟. 提升小升初英语衔接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启迪与智慧(),2020,(04):59.

[4]陆燕斐,洪雅苹. 如何实现小升初英语教学的无缝衔接[J]. 英语教师,2019,19(02):147-149.

[5]张瑞. 语文衔接性教学的要素及策略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8.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