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学习心得:沈同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我有幸参与了《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对跨学科学习的实施与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跨学科学习的理论基础
跨学科教学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与互动,尤其是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语文学科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其他学科知识的载体。在大单元的设计中,跨学科学习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我们的研究中,跨学科学习不仅关注语文课本知识的传授,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语文课堂可以与科学、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他学科的魅力和价值。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也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跨领域联系。
二、大单元视域下的跨学科学习设计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我们尝试将“语文+”的跨学科模式融入到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我们将语文与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尝试设计综合性的教学单元。
1.主题整合:该单元的主题围绕“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展开,语文学习结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同时结合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让学生写一写生动的语言、画一画自然之美、听一听自然之声、查一查自然之秘。
2.项目任务:在该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设置了一个跨学科的项目任务——编写《好玩的大自然》一书。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与积累的同时,需要收集自然现象的相关资料,结合科学实验,制作植物或昆虫的标本,最终完成书籍的编写任务。这一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语文表达能力,同时将科学知识、美术能力、音乐鉴赏等融入到书籍的内容中,从而达到跨学科综合学习的效果。
3.活动设计: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景象、组织小组讨论、制作科学实验报告等,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积极参与,真正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接。
三、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1.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虽然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得到了认可,但在具体实施时,如何真正做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难点。有时,学科内容在衔接上显得比较生硬,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各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
2.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具体,尚未完全具备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对某些学科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难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跨学科的思维模式。
3.教学资源的支持:跨学科教学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如相关的读物、实验材料、科技工具等,这些资源可能不容易获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潜力,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发现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发展。具体成效如下:
1.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学习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知识,学生不仅在语文语言运用上有所进步,也在其他领域如科学探索、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绘画等,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养:跨学科的任务通常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协作、互相沟通、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然而,我也认识到,跨学科教学并非一蹴而就。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灵活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的跨学科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更多可能性,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也期待能与更多的教育同行共享经验,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