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评审书

作者:丁翀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31 点击数:

立项编号:                           

 

 

苏州工业园区

“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线上教育背景下音学科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丁翀、吴琳                      

工作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申报日期        2021年10月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2021年 10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题 主 持 人 ( 课 题 组 组 长 )

   名

丁翀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94.09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二级教师

研究专长

音乐教育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学位

   话

18261456096


工作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E-mail

237522745@qq.com


通讯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津梁街198号

邮政编码

215021


完成“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情况

“十二五”规划课题《慧雅艺体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核心组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探究讨论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参与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8立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竹笛特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均已结题)


“十 三五” 期 间 教 育 科 研 情 况

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得失寸心间 常思方有得》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2


《多一点反思,让课堂中的“音乐味”浓一点》

《儿童音乐》2018-12


《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7


《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音乐教学》

《中小学电教》2018-5


“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电教》2018-4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教师》2018-1


《利用有效情景,演绎精彩音乐课堂》

《新课堂》2019-4


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20161


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教学的思考

《儿童音乐》2019-4


一次教研活动的经历与感悟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12


第二

主持人

姓名

吴琳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音乐教育

电话

18662140289

E-mail

wulin010156@126.com


(不含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限填5人)

题 组 核 心 成 员

 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内分工


洪雪婷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二级教师

美术教育

微课制作


王惟依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二级教师

音乐教育

微课制作


何苗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二级教师

信息技术

录像课制作


李莹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二级教师

音乐教育

公众号推送拍摄


李怡帆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二级教师

音乐教育

资料收集


邓漪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级教师

美术教育

微课制作


熊莹莹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二级教师

美术教育

资料收集


张佳乐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二级教师

美术教育

微课制作


陈晓曈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未定级

音乐教育

撰写结题报告


赵韵芷

溧阳市文化小学

二级教师

音乐教育

资料汇总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方案

(一)研究背景

    1.理论背景(有关该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趋势)

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音乐和美术教育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两门课程都是基础教育必修课。苏联时期的教育家舍吉宁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被随意地分割成之间没有联系的条块,各学科知识之间界限如同“鸿沟”,学生很难去整体看待这些知识,也很难去将这些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而现代化技术可以帮助音美学科实现有机整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充分制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段来开展艺术教学活动,这为传统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从2002年到2019年,以“美术与音乐融合”为检索词,结果显示,共有132篇,涉及该论题的相关文献有:《论艺术里的精神》、《课堂上的艺术综合学习》、《形象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艺术与视知觉》等,以及学术论文《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探索》、《“听”绘画,“画”音乐》、《音乐学科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尝试》、《构建美术与音乐教学间的内在联系》、《连接音与画的桥梁:谈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艺术交融》、《中学音乐与美术教学中的融通》、《跳动的音符灵动的课堂—谈音乐在美术课堂的催化作用》等。小学生可塑性较强,情感体验较为敏感,对音乐与美术等艺术课程具有极大的兴趣,且乐于运用备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过多的分科课程教学会使小学生的认知产生断层式的理解,继而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方法和态度价值观。

目前整个苏州市范围内的小学课堂教学都用到现代信息技术,如果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音乐和美术学科进行融合,并用微课、录像课展示课等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家校互动,促进音美双学科课程的教学成果的形成,并且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开设音乐和美术的特色课程,但能利用信息技术将音美双学科有机整合的课程还没有开设,我校依托信息技术为音美双学科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拓展了音乐和美术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政策背景(教育改革,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文件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使教育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教育改革更加深化,学生学习艺术,往往借助网络、电脑多媒体的平台,让教育的面更广阔的,同样的时间内接触的信息面更广,新版艺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开展学科融合,也迎合了小学生素养发展需要。在对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优化音美教学过程。把枯燥的知识学习,通过多媒体显示,转化为生动、形象、视听结合的教学内容,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开发的多媒体音乐电脑软件与课堂教学中,会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运用电脑网络,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在网络上二度学习等,为学生更好的感受艺术美和终身喜爱艺术、享受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践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和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领域和实施途径,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由于艺术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时至今日,大部分教师仍延续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本文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让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音美双学科整合,如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作与艺术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把这些工具应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高科技手段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一大难点。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线上教学

所谓的线上教学实际上指的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组织授课,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师在网络上授课教学,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并接收知识,与传统的学校课堂直接授课形式不同,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居家学习的模式。

2.音美学科

在音乐、美术课程改革当中,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同时,也被加以强调。《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并对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提出了以下规定,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间的综合,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的综合。《美术课程标准》同时提出,综合性学习是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最新特点,是美术教学应该具备的特征,也是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突破的重难点。《艺术课程标准》则提出,艺术课程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能够实现艺术学科各个元素的有效结合,使各个科目和元素的学习结成互补互利的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就为此次课题的研究的进行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3.课程融合

所谓的课程融合实际上就是将各种不同但是相互关联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研究对象的较为统一的整体性的认知。在科学研究当中,融合指的是科学思维活动,是人们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对事物表面获得的不同的感觉体验,并在大脑中形成的知觉表象。在科学研究当中的综合,是上升为理性的分析,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阶段,理论深度不同,融合水平自然不同。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研究现状

国外:

1)关于线上教学的研究

加拿大最为著名的远程教育学家特里·安德森和乔恩·德龙详细的总结了网络教育的相关模式,并且,从网络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远程教育的模式分成了“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交流时代,web1.0.时代的多对多交流,集移动性、增强现实和位置感知于一身的时代”。

2)关于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研究

艺术教育从分科向综合方向发展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外的艺术教育体系当中,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综合了舞蹈和体态律动,匈牙利柯达伊教育体系在立足本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综合了语言、文学和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德国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更是综合了语言、舞蹈、律动、戏剧、民族民间器乐等多种形式,构成了全新的教育体系。奥尔夫曾经说过,从来就没有孤立存在的音乐,只有与舞蹈和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

20世纪末,学科综合成为了艺术课程改革发展的热点。现阶段,艺术教育在国际上,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艺术学科群的设置,将各门艺术学科融为一体,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每一门艺术学科相对独立;第二种是设置艺术学习的领域,将几门艺术学科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德育将小学音乐和美术两门学科结合在了一起,进行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第三种是依旧采取分科教学的模式,以音乐与美术为中心,在部分单元种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

从国外相关文献分析能够看出,关于小学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未见和线上教育相结合的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的文献。

国内:

1)关于线上教学的研究

在非典爆发的教学时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吴晓萌和刘雨昕在在《远程教育的中小学应用》中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与部分学校的家长、学生、老师进行了交流和沟通,结合调查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突发紧急事件来临的时候,如果需要大范围的采取远程教学代替传统教学的时候,应该以市或者学校为一个单位,组织较小规模的远程教学活动”。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差异相对较大,所以说,大规模的远程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朱小芳在《远程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中明确提出,远程教育能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这一教学模式有着教学时间与空间灵活的特点与优势。蒋美花在《远程教育直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中提到,远程直播存在着学生课堂专注度与参与度较低的劣势。

2)关于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实践的研究

自从综合艺术学科出现之后,就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论文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对综合艺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有关于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比如芦苇在《湖北省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调查报告》中,从多个角度对湖北省艺术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他分析了分科型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从分科到综合是必然趋势。杨丽梅在《中国大陆地区实施艺术综合课程状况的概述》中介绍了艺术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并对其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让我们能够清晰且具体地了解到全国艺术课程教材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及艺术课程为学生与课堂带来的变化,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还有很大一部分论文对艺术课程实施中产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李小樱在《从我国综合艺术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所引发的思考》中提到了师资的问题,认为艺术课堂教学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其教学目标和价值,艺术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也存在着滞后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了建议,认为要不断提升艺术师资的整体素养,强化艺术课程的管理,完善评价体系。赵伶俐在《新艺术课程综合特性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中对音乐美术课以及综合艺术课的综合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表述,并且,针对音乐、美术逻辑关系的建立、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改革意见,从而帮助教师更加清晰地把握此次改革的重点。在政策方面,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对美育的培养,艺术素养成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模式下,艺术教育被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以上关于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的相关文献,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理论基础。并且,面对停课不停学新的挑战,线上教育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结合现有理论,勇于创新,才能够在推进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研究发展的同时适应教育教学未来的发展。

2.研究价值

1)推动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改革的进程

通过本课题对线上教育背景下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施现状的调查,有助于综合艺术学科改革进程的推动。综合艺术课程从实施开始,不仅获得了成就,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的成就和出现问题的原因都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推广成功的经验,明确怎样的因素阻碍了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的发展和进步。本课题研究将带着这些问题区查找资料,并寻找原因,从而推动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改革的进程。

2)为音美综合艺术教学的全面推广与实施提出有效的建议

通过本课题对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线上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其课程实践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具体状况提出宝贵的意见。不管是从学校、教师还是从家长、学生的角度,都提出一些建设性较强的意见,并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大家介绍好的经验,从而真正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音美综合艺术课程带来的享受与快乐,并且,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3帮助教师对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线上教学有着怎样的特征?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有着怎样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我们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线上教学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率和效果?这些都是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遇到的新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的理解线上教学的特点,及时结合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使老师的教学更加科学和有效。

3. 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与课堂面授的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对比,分析线上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分析和探索线上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2)对在线艺术教育平台及不同的授课模式进行分类,通过对比,总结不同平台发展的优势和劣势。(3)对线上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4)通过前期文献资料的整理可以发现,将线上教育与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四)理论依据

1.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它的核心是信息学.现代信息技术包括ERP,GPS,RFID,可以从ERP知识与应用,GPS知识与应用,EDI知识与应用中了解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2.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是现代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综合”既有益于还原生活中事物相互关联的形态,也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学科交跨、课程综合这一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小学音美双课程融合

任何学科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同时,任何学科也都不该是孤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认识的深化,把现代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而综合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小学美术和音乐课程深度融合就是指在小学艺术教学中,把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的融合。

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对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整理和分析,明确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从而丰富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理论内涵,提升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理论性和科学性。

2)通过对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线上教学实践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境,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现有的艺术教育平台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其运营模式,发现平台在教学、师资和创新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同时,思考线上音美综合艺术教学的特点,针对其特殊性,提出有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4)根据多方位的分析,找出线上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破解当前困扰线上课程开展的策略。

2.研究内容

1)线上教育在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中的运用探索。

2)借助在线艺术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完成音美学科知识的运用和练习。

3)不同的在线艺术教育平台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对线上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进行swot分析。

5)在线上活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与沟通。

3.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就在于线上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的分析和探索。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以线上教育为背景,基于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特征,从在线艺术教育平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双向互动的实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形成一系列的线上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9202112月)

筹备立项及开题论证阶段,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提出的课题背景及研究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具体认识,完成申报工作。

首先,设计课题,并初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开会。

其次,组织与培训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逐步提升研究人员的思想认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与文献,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动员、调研的准备工作。

最后,明确研究的目标、方法和过程,落实任务,制定线上教育背景下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21202312月)

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实践研究,采取个案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提炼典型的案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示范观摩研讨会,做好资料的整理和中期报告。

首先,组织各位研究成员对线上教育背景下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现状进行前期的调查,并撰写《线上教育背景下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实践情况调查分析》。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收集研究记录。

其次,通过数据分析法对线上教育背景下音美综合艺术学科的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索。按时上传课题研究的资料,与课题组成员分享并交流研究的心得。

最后,在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探索构建线上教育背景下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的对策和方法,从而保障小学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的有序进行,实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120247月)

汇编研究文集,教学案例,展示研究的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并做好鉴定准备。

首先,整理前期的优秀案例。

其次,邀请各级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的领域进行相应的指导。

最后,反思研究的过程,整理相关的资料,并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通过知网、万方等网站收集了大量与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线上教学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且,期望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和分析,对线上教育背景下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的相关理论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问卷法

本课题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的调查和访谈,把握音美综合艺术学科实践现状,了解线上音美综合艺术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此环节得到的数据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教学实践法。

通过研究和分析教学实验,将理论的研究与线上教学的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从理论研究种获取新的动力,充实教学的内容,改善教学的方法,从而具有了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

(七)预期研究成果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段 成 果(限填5项)

课题相关材料收集

研究报告

202112

洪雪婷

《课堂中实现音美双学科融合的综合研究》阶段报告

研究报告

20224

王惟依

信息技术相关材料收集

研究报告

20226

何苗

《小学课堂中音美双学科融合的综合研究

论文

20229

李莹

课题相关材料收集

研究报告

20234

李怡帆

(限填3项)

终 成 果

《音美双学科融合》优秀微课视频光盘

光盘

20236

邓漪

《音美双学科融合》优秀未来教室课例光盘

光盘

20244

张佳乐

《信息技术背景下音美双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247

陈晓曈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丰富的师资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课题主持人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课题研究经验的音乐教师是苏州工业园区音乐学科带头人、苏州工业园区教科研新秀曾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对于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经验发表数十篇论文在《基础教育参考》、《基础教育研究》、《儿童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等核心刊物课题组核心成员由从事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线教师组成,专注于学科教学研究撰写的教育论文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其他成员富有探索精神、有活力,都曾获得省市级各类教科研竞赛奖项,思想新潮有创新,为课题组注入新鲜的“血液”。为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笃实基础。

2.学校提供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支持

学校提供上课所需的电脑、音响、耳麦、录屏软件等等,为课堂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另外课题研究小组创立课程公众号,让同学、家长们及时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做到预习、复习有所依据和参考。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充实

(1)技术保证:聘请江苏省音乐家协会、苏州市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李秋莎老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金华老师担任本课题的顾问,积极寻求其智慧支撑和力量援助,促使课题研究始终朝着科学、前瞻的方向行进。

(2)时间保证:建立严格的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每月至少要有一次集中研讨交流活动,并注重日常的学习、实验、探索、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经费保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能为课题组提供必备经费,并能保证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参与各种研究活动。

(4)资料保证:国内外关于学科融合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探索、研究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三、管理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是否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它研究条件。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月   日

(二)区教师发展中心意见

 

 

 

 

 

单位盖章            

   月    日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