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评审书

作者:戴园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13 点击数:

立项编号:                           

 

 

苏州工业园区

“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园                  

工作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申报日期      202110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2021年 9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题 主 持 人 ( 课 题 组 组 长 )

   名

戴园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92年1月

行政职务

年级组长

专业技术职务

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数学教学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学位

   话

18362648226

工作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E-mail

417085369@qq.com

通讯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津梁街198号星洲小学

邮政编码

215021

完成“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情况

核心成员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探究讨论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已结题)

核心成员参与苏州市市“十三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学习》 (已结题)

“十 三五” 期 间 教 育 科 研 情 况

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一年级数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大世界》2017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点——从理解和明确概念入手》

《科普童话 新课堂》2018

《心中有爱,惩罚有度》

《教书育人》2019 

《浅谈如何做一个“慧雅”青年教师》

《小学生》2019

《问题引领 探索新知——以“三角形的认识”为例浅谈概念教学》

《考试周刊》2019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中的教学研究》

内蒙古教育2020

《翻转课堂引导深度学习,网络互动提升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通讯2020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文理导航2021





第二

主持人

姓名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电话


E-mail


(不含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限填5人)

题 组 核 心 成 员

 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内分工

陈扬帆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信息中心工作人员

一级教师

信息化学科融合


洪磊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备课组长

二级教师

信息化学科融合


倪禹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备课组长

二级教师

信息化学科融合


刘如鹤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备课组长

二级教师

小学教育


张晓晓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二级教师

 

数学教学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此,数学课程已历经三个层次的转型升级,即:从侧重知识教育到转向能力教育再到关注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它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数学教学适度打破学科壁垒,超越学科知识,使数学内容置于现实生活的情境脉络中,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融为一体。数学实验创造了一种探索性、实验性的学习环境,创设了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理性精神,因而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有益的途径。

2.基于“易加学院平台”实施背景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学习平台逐渐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和课堂的有效延伸,园区教育局开发应用的“易加学院”平台,在教智融合背景下,给了教师和学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渠道。

本人有幸加入试点教师的队伍,在试点期间,在易加平台的使用中,不断探索尝试各项功能的使用,力求将每项功能用好。从同步备课到课堂授课,一步步打造精品课例。学生作业的布置,弥补了课堂上个性辅导的缺失,实现了提优补差的功效。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更好地总结反思。阶段练习及时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进行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分享,发起评课,参与教学研讨。本校也在积极实施“易加学院”平台的实践研究,利用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做数学”的体验,为“做数学”实践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基于小学生“做数学”的研究现状

学生缺少体验发现问题、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没有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真正尝试“做数学”,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来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缺乏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只有进行数学课堂知识之外的拓展和深化,让学生在“做数学”理念的影响下,更好的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易加:苏州工业园区教育部门以满足用户需求、满足用户体验为导向,深入推进教育信

息化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应用。2017 年 5 月正式向社会发布易加互动平台,侧重学习体系与评价体系的建构,融合未来教室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倡导师生教学中多元评价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发展中心汇聚全区教师智慧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以“微课”为核心的结构化、系统化的网络学习资源体系。目前有近 2 万节学科微课(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并向精品化发展),覆盖国家课程的所有章节与知识点,通过学科知识图谱和学习节点,创建学生自适应性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的课程学习,满足学生智能终端移动学习的需要,平台能支撑区内教师和学生实施互动教学。易加互动以云平台、互联网、智能设备终端、信息化学习资源为基础,以教学基础库、学习资源库为支撑,以用促建、以学评学,构建“学生 E(易)学习、教师 E(易)教学的网络教学空间,它以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包(学习档案袋)、未来教室(教学环境)、智能一体机等为应用载体,向学生提供自主、便捷、高效、移动式学习的云服务。

易加学院平台:易加学院平台是易加互动平台的升级版,利用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基于无线互联网实时推送,平台记录学习轨迹、满足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活动参与,提升教师评价有效性,提供学生评价环境,实现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师生人人拥有个人空间,教师登陆易加学院平台个人空间,在线备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设计任务学习单,推送课程资源,查看学习记录(答题、测验、学习任务等达成率、正确率),进行班级对比、学生学习过程(按题、按人、按班级展示正确率、错误率、达成率等),形成学生(或班级)周、月、学期学习档案。教师发布课程并推送到平板与学生实时互动。学生登陆查阅学习课程、课堂任务、课后测验并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用手机(平板)登陆移动学习。

做数学:“做数学”既是一种被教育界普遍推崇的教育理念,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方式。虽然教育界并没有对“做数学”有明确的定义,但它不只是字面上“做数学题”这种简单的意思。“做”无疑是一种操作性行为,通 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或动手实践经历“质疑 —探索—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含思维层面的活动,也有操作层面的动作。 活动旨在指向一定对象,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其特征是实现某一预定的目标,分为外在活动和内在活动。

小学生“做数学”能力: 结合活动教学理论,针对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认为小学生“做数学”的能力是: 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在动手动脑相协同的过程中,通过操作体验、数学实验、综合实践等活动,从而提升理解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的能力,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数学学科育人的一种范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课标》最早突出“做数学”的理念,它指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的活动,发现和理解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做数学”的过程。

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做数学”是一种学习或认知方式,罗剑虹、谭光全、戴莹认为“做数学”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刘护灵、刘晓成、叶珂、林小平认为“做数学”的实质是认知发现活动,强调知识在人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探索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维活动过程;沈亚认为“做数学”是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数学本质、暴露思维的过程;张小曼、季燕认为“做数学”是获得丰富体验的实践活动过程;施晓群认为“做数学”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究、共享交流等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实现兴趣培养。

通过数学实验课程的方式能够提升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在“ 玩”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数学规律,形成理性认知,同时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彼此之间的互助合作。除了培养学生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方面的意识。

2.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演示实验教学为主 , 学生主要出在被动位置观看教师或学生实验。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渴望亲自动手尝试 , 进一步探索实验的问题,并实现自主探索。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积极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使学生能够亲手进行操作练习,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 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并对所探究问题深刻记忆。

3.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 , 注重对学生创造力与创新力的培养。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开展实验教学至关重要,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实验操作会过分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但实际上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对问题的思考意识,并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在主观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这个过程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易加学院实施背景下,学生通过自学知识,在课堂上利用分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数学获得进行知识的应用,或者在课前就进行数学获得进行知识的探索等,都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理论依据

《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关于说明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有三层含义,其中第二层强调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这三种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轻过程重结论”,往往直接将数学结论抛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仍然站在数学本质的墙外。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重视学生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体会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之后才能导向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中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基于数学的抽象性特点,运用直观教具显然成为教师的助力,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更易于理解了,那么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得到保障。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认识主体主动构造的,只有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去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尽管课堂组织教学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许多数学信息,学生的直接经验是认识新事物的起点,教师的任务是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材施教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数学教学活动就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上。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该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组织活动。

《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考虑本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综合实践等具有操作性的手段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一系列操作性行为学习数学就是“做数学”的过程,它不仅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做数学”,无论在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能让学生得到极大的提升。“做数学”活动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是本着课标的理念,着眼学生的操作活动,研究教学策略,改进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上得到的长远的、良好的发展。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科学界定“做数学”的内涵,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寻“做数学”的价值。

2)调查分析“做数学”的现状,为“做数学”提供现实依据。

3)探寻影响“做数学”的内外部因素,剖析其对“做数学”的影响作用。

4)努力构建“做数学”的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价的目标体系。

5)探索提炼“做数学”的教学策略,有效指导“做数学”的实施。

6)总结筛选“做数学”的典型个案,提升和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品位与内涵。

2.研究内容。

1.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A.易加学院平台的实施;B.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价值。

2.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现状研究。

A.教师使用“易加学院”平台的现状;B.学生“做数学”能力的现状。

3.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A.主体融入策略;B.价值引领策略;C.教材重组策略;D.文本拓展策略。

4.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

5.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实践研究。

6.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A.影响“做数学”能力的内部因素;B.影响“做数学”能力的外部因素。

7.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个案研究。

8.其它在研究过程中生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3.研究重点。

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易加学院平台提升小学生“做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积极寻求专业支持。积极寻求区教发中心科研处领导、专家的支持,并且邀请他们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指导中来。

2.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认真阅读。平时认真阅读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网络互动学习等方面的专著,从中获得理论的有力支持。

3.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践即研究,我们将把研究落实到常态教学中,让研究成为平时课堂教学的一种习惯。

4.不断反思。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注重自己对于实践过程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不断提升对学生学习行为方式和心理方面的认识,让自己的行动扎根于实践的同时,不断提升研究者理性思考的能力。

2.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做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了解学生对 “做数学”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小学数学“做数学”的研究资料,借鉴研究成果,认识其存在的不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基本理念。

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课堂教学展示,形成“做数学”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小学数学“做数学”的教学策略的理念和实践性经验,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从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七)预期研究成果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段 成 果(限填5项)

“做数学”阶段报告

研究报告

2022.12

陈扬帆

学生“做数学”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22.12

洪磊

“做数学”课堂教学展示

公开教学

2022.12

倪禹

“做数学”案例汇总

视频光盘

2022.12

张晓晓

“做数学”阶段报告

研究报告

2022.12

刘如鹤

(限填3项)

终 成 果

“做数学”教学案例集

作品集

2023.9

陈扬帆

“做数学”相关论文

论文集

2023.9

洪磊

“做数学”实验教材

校本教材

2023.9

戴园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三、管理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是否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它研究条件。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月   日

(二)区教师发展中心意见

 

 

 

 

 

 

单位盖章            

   月    日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