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

2月学习心得 梁梦婷

作者:梁梦婷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7 点击数:

郝晓东老师的未来教师,在细细品读中,轮廓逐渐有了。仔细端祥封面上的“未来教师”四个大字,我在想:这本书大概是讲未来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以及专业素养的吧?翻到封底,发现细心的作者似乎早已猜到了我们读者的心思,特意给我们做了详细的注解:“未来教师”,不仅指时间意义上未来的教师,更是指一种理想型教师——
他们既扎根现实,又具有理想情怀,终身为探索理想教育而矢志不渝。翻开目录,本书一共分为四章:分别是读写击溃虚无;创造突破局限;精进守护初心;求知彰显生命。我从四章的标题中提炼了四个关键词,那就是:读写、创造、精进、求知。因为暑假带小宝的缘故,我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静心读书,而当我每次抽空捧起这本书来读时,心潮总会格外的澎湃,备受鼓舞,有一种意气藏于胸的感觉。我想:这大概就是一本好书的魅力吧!
下面我围绕这本书中最契合自己专业发展、让自己感触最深的第一个章节:读写击溃虚无,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心得。
你要永远相信读写的力量。
新教育实验认为: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在这一章里,郝老师先给我们剖析了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啃读”的方法,指出在岁月里静静地潜滋暗长才是我们的常态。提醒我们: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想成为一棵树,就要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然后又谈到专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引擎:写作。告诉我们:真正的思考一定是从写作开始的;一个不善于写作的老师,很难从优秀走向卓越;写作能力是深层学习的强有力工具;用文字来雕刻生命,这就是书写的力量。
从本质上讲,我是个热爱阅读的人,纸制的、电子的,专业的、非专业的,我都爱读,但对照郝老师提出的“啃读”,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郝老师说“长期浅阅读,造成视野狭窄,思维凌乱,思考肤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今后我将在深度阅读上下功夫,啃读经典,海量阅读,让自己真正潜沉下来。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回顾教学历程,有崎岖、有坷坎,是读写给予了我前行的力量。接下来,相信只要继续坚持读写,“羞答答的玫瑰总会静悄悄地开”!
大师不愧是大师,郝老师在《未来教师》中向我们呈现的独到的见解、精准的表达、直扣心灵的描述、字里行流露出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既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又不得不对照反观自己的行为,从而收获向上攀升的力量。丰厚的文化知识是一个人的利剑,无论面对什么都能游刃有余。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