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取真经 交流分享促提高 ——记星洲小学外出研学教师心得分享会
博采众长,方取真金;交流分型,互促提高。在万物生机勃勃的初夏,5月9日我校于报告厅开展外出研学教师分享活动会。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经验,转化学习成果,外出研学教师走上讲台,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畅谈自己的收获和取到的“真经”。
倪若琳老师参与苏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共同体活动,聆听多位名师的现场课堂,收获颇多。倪老师的分享结合三堂数学课,以“如何在数学课堂中,结构化整合课程内容”为切入口向大家传递她的收获,同时倪老师还向大家娓娓道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在单元整体教学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传递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路径。
谈到本次2022年度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优秀项目展评活动的收获,孙月老师从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角度,阐述了她的“四要”体会:项目选题要有价值、项目规划要有引领、项目过程要细致、项目成果要物化。孙老师用诸多学习到的项目案例向大家进行分享,让在场的听众感受项目化优秀案例的魅力。
黄天浩老师则向大家分享在论坛讲座中的所学所得。教师作为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者,应串联“学科”“生活”和“社会”,沉浸学习设计;学生处于学习的中心,积极营造班级学习共同体文化更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家庭项目式学习,推动新时代家校共育......不同专家学者的讲座观念通过分享呈现在诸位老师面前,让大家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朱阿祥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是教海探航活动中体育学科的收获和体会。朱老师以活动中刘勇老师的《前滚翻》作为案例展开漫谈——体育学科中的情境教学。他提到刘老师课中将“毛毛虫的成长故事”转变为“热身-滚动-全套动作练习”,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考量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需求,润物细无声。深入浅出的分享让参会教师惊叹连连。
眼中有“尺”,心中有“量”。这是张晓晓老师本次分享的主题。在教海探航的学习活动中,张老师聆听诸多名师名课,对新课标中“量感”的又进一步的认识。她在分享中提到,量感的量,不仅仅是测量的技术,更是在技术和活动体验的支撑下,对量的估计,思维的提升和文化的浸润,从数学、美术、建筑等不同角度去感受,落地学生的真实生活。
王晓轩老师带来两位语文大咖王崧舟和薛法根老师的两节课,为大家分享现场最“真实”的体会。她分享到王崧舟老师的《梅花魂》一课,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认知维度三个层面,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境脉课堂,极大地丰富了学习情境的课程意蕴。薛法根老师的《小马过河》是一节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带领学生读出神情、动作、标点不同的层次语气,让儿童在简单而又扎实的言语实践中,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参会老师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颇丰。
本次学习交流活动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扩大外出培训学习的效益,实现学习成果的辐射共享。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认真聆听,在互动交流中吸纳新知,不断激发教育灵感,收获满满。我校教师将以此次学习分享为契机,积极落实课程新标准,提升教学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更进一步的成长!
文字:黄天浩
照片:沈同舟
编辑:谢雨婷
一审一校:黄天浩
二审二校:周海荣
三审三校:唐 洁